時事觀點

從鴻海投資美國計畫看台灣投資條件
郎若帆

2017/08/21
鴻海集團日前宣布赴美投資,引發各界高度關注。鴻海將在威斯康辛州建設 10.5 代大型面板工廠及相關設備,此項投資將在 6 年內創造 1.3 萬個就業機會,其中至少招募3,000人,平均年薪53,000美元,還可在當地創造1萬個興建廠房的建築工作機會。到2020年投資建廠完成後,相關供應鏈每年採購金額高達42.6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一比重將落在威州。
    美國威州則相對提供的15年30億美元租稅補貼。依據優惠方案,若鴻海達成投資金額和聘僱目標,將可享有包括創造就業的15億美元州所得稅減免,13.5億美元資本投資稅賦寬減,以及1.5億美元建廠銷售稅豁免。除此之外,威州政府也將籌措資金,建立污水下水道、道路以及其他基礎建設,並將加快相關投資計畫的審閱作業,且可視情況擴大稅賦減免項目。甚至當地學校亦積極配合進行人才培育計畫,以提供未來產業需用人才庫。
    至於鴻海為何選擇威州做為「飛鷹計畫」的前哨,主因當然是威州提供誘人的稅賦優惠條件。但就生產要素成本而言,由於面板生產需要大量的水,威州臨近密西根湖,水源供應充沛。其次則為市場拓銷考量,8K面板質精價高、運送不易,必須貼近終端用戶,在位於美國中部的威州設廠不僅節省電視面板4.5%關稅,還可就近銷售北美市場,降低物流成本。此外,威州是現在執政共和黨的大本營,投資案通過可行性較高。
    至於鴻海投資美國的timing?首先是鴻海攜手合作夥伴日本夏普(Sharp),直接切入美國8K顯示整合5G通訊市場,建立產業鏈,有助夏普擴大北美電視市占率。此外,就近配合其主要客戶蘋果(Apple)規劃在美新設三大工廠計畫。因此,鴻海切入「美國製造」將迎來三大領域商機:一、可就近切入更多美國品牌客戶;二、藉由夏普的電視與家電,打開美國市場的市占率;三、拓展機器人與電動車等非消費性電子業務。
    歸納鴻海赴美投資三大誘因,包括優厚的稅賦減免及土地政策、與蘋果、夏普等企業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富士康業態轉型和市場獲利。但美國持續改善投資環境與行政效能,能在短短9個月內搞定鴻海投資項目應居首功。雖然,此次投資美國計畫不過是鴻海全球佈局的一環,但郭台銘一句「商人無祖國,市場就是我的祖國」的商人價值觀道盡了全球經濟的現實面,也是所有企業要面對的課題。
    台灣企業大手筆向外投資,佈局全球原該被視為國際化指標之一。然而,以國際化論競爭力,台灣卻處於外資縮手、本國企業爭相出走的窘境。對照繼鴻海投資美國之後,台塑與義聯亦爭相敲定赴美投資計畫,台灣投資環境讓企業界困乏,反成了業者出走的推力。
    檢視台灣的投資環境與條件,不僅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頻頻點出台灣投資條件的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蔡英文政府上台後還缺了平穩的兩岸關係與具彈性的勞動政策;美國商會在今年2月份指出影響在台營運關鍵前三大因素是:政府官僚、台海兩岸關係及勞基法的不確定性。8月11日經濟部說明外商來台投資最大障礙第一是土地取得,第二則是繁冗的行政程序和法規。且在林全院長要求擴建科學園區的同時,科技部官員卻說明擴建科學園區須先做政策環評,通過後才能遴選場址並進行個案環評,新園區恐非三、五年無法開發完成,所以政府積極要吸引外商投資和留住台積電三奈米先進科技的用心,還有再努力的空間。
    雖然,我們給不起大片完整的建廠用地、足以支持如此龐大項目的在地市場;但有些是台灣可以給但不想給的,譬如相對快速的環評審批、高達投資金額10%~15%的租稅優惠、優異的行政效率。如果連最基本的基礎設施齊全、水電供應無虞的投資條件都做不到,我們又拿得出什麼「洪荒之力」留住台積電的三奈米投資計畫。
 

 

投資國

投資項目

美洲

美國

機件、背光板、LED封裝、雲端網路、大數據、智慧製造

墨西哥

電視組裝廠、光學模組和組件

巴西

手機、筆電、數位相機、平板、印表機、伺服器等軟硬體製造組裝

歐洲

捷克

設立研發和設計中心和全自動化生產工廠,建立數據中心,包括手機、精密機械、雲端等

斯洛伐克

電視組裝廠

匈牙利

桌上型電腦、伺服器、儲存裝置、通訊設備、物流等

芬蘭

手機軟硬體

英國、德國、荷蘭、俄羅斯

營運據點

土耳其

供應鏈管理、存貨、組裝、物流等

亞洲

日本

面板、機器人、物聯網家電、能源事業和太陽能、半導體與電子元件、智慧家庭、智慧商務解決方案

越南

手機組裝和手機零組件生產線

印度

手機組裝、電子商務、太陽能、線上服務、行動互聯網等

印尼

手機組裝

馬來西亞

電視組裝廠

中國大陸

穿戴、手機、平板、精密模具、筆電、電視、LED戶外看板、電動車、機器人、雲端運算、網通電信、電子商務、面板、連接器、物聯網、大數據、太陽能、蘋果供應鏈

台灣

面板、電信、無線通訊、精密機械、自動化設備、雲端運算、車聯網、消費性電子、電子商務、生技醫療、資訊、電動車、機器人等軟硬體。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