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台灣業者應積極參與國際新產業生態系的發展(工商時報)
林欣吾

2019/04/03

      最近兩年,國際大廠在台灣的研發投資布局相當積極,除源於公平法訴訟協議帶動的高通外,還有Google、亞馬遜、微軟、臉書及IBM等。這些大廠選擇來台,應是看上了台灣所擁有的優勢,而且與日益發酵的數位轉型商機,形成中的新產業生態系高度相關。

      台灣所擁有的優勢,從整體競爭力看,按去年WEF的評估,台灣是全球前四的創新強國;就個別要素看,台灣的硬體製造能力及優質的工程人才在國際上也相當具競爭力,這些都應該是吸引大廠的因素。再者,台灣產業的數位轉型需求,也提供了某些國際大廠試煉技術平台,發展新產業生態系非常好的起點。

      許多國際大廠來台設置研發中心,進行投資,對台灣的長期發展,特別是引導台灣產業發展新產業生態系,當然有相當大的幫助,同時藉著它們對台灣工程人才的殷切需求,對國內薪資水準的提高也應會有所幫助,也期待這批工程人才能累積新的能耐,未來能發揮當年矽谷回流人才對台灣從資本密集轉向技術密集班的轉型升級貢獻。

      不過,面對後續如此多元,且商機龐大的全球數位轉型機會,台灣業者的未來發展策略,應有更開放的作為,嘗試參與更多高附加價值的新產業生態系,甚至參與國際共創全新平台建置的方向移動。

      首先,國際大廠來台研發投資,對於後續的新產業生態系,應該有許多新的想像,除參與國際大廠所的平台外,台灣的製造與服務業者,也應嘗試從台灣在地的社會經濟環境出發,共通佈建與發展主題實驗場域,如智慧城鄉與循環經濟,同時都能拉高到國際水準,開放國際業者的參與,透過國際水準的合作與互動,可將僅滿足台灣在地的社會經濟需求的產品或服務議題,推進到國際市場需求的水準,使台灣所發展的解決方案有著進軍國際市場的潛力。

      再者,除了目前來台的國際大廠外,其實國際上也早已有許多孕育新產業生態系的方案機會。就以5G的發展為例,芬蘭的Smart Tampere,在歐盟政策指引以及Tampere市府積極促成下,由Elisa Oyj 電信商建置5G網路,開放吸引業者進行e-vehicles, public e-charging, e-parking, e-health等主題的實驗機會,同時也建立開放資料的機制。這樣的智慧城市實驗場域概念,已經形成了北歐智慧城市聯盟(Nordic Smart Cities)。

      又如,歐盟為了促使產業界提高研發投入,並且能共同朝未來產業發展的願景,早在2005年就嘗試建置與推動歐盟技術平台(European Technology Platforms)的作法,藉著業者的帶領,引導學研機構一起討論與擘畫相關垂直領域的長期發展願景與策略,並鼓勵所有相關業者能在這些共同的願景底下,分別以各自的優勢進行研發投資。

      不論是北歐的智慧城市聯盟,或者是歐盟技術平台所進行的研發,目前多採開放的模式,台灣的製造業者可在這些計畫的運作管理機制下早期參與。這些機會,都提供了台灣製造業者能早期參與其他國家發展新產業生態系的機會。

       隨著數位技術持續應用與擴散,同時促成諸多新產業生態系的機會下,到底未來有哪些既有產業鏈將會消失,哪些新產業生態系將會獲得巨大成功,目前都還在演化的過程中,很難判斷確定的勝出結果。

      對此,台灣的業者除了應積極持續掌握與維繫過往所累積在全球各個產業鏈之優質製造的定位外,同時更應該要有更開放、更多元的作法,發揮台灣既有的優勢,在更早期階段連結到國際諸多可能的新產業生態系!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