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2020年兩岸經濟展望 (產業雜誌)
孫明德、方俊德

2020/01/01
本文刊登於產業雜誌,第598期

一、前言
 

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美中雙方互相加徵關稅的項目與金額逐漸擴大,使得全球貿易動能持續降溫、主要經濟體出口、廠商投資及營運多趨向保守,其中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從2018年8月的60.8,持續震盪下滑至2019年11月的48.1,連續4個月低於50榮枯線。有鑑於製造業動能疲弱與不確定性因素干擾,使得聯準會轉向採取預防性降息等貨幣寬鬆措施。在歐洲,德國受到全球車市銷售疲弱影響,第2季經濟呈現萎縮,英國也受到脫歐時程延宕影響,上半年經濟表現不佳。另外在日本方面,由於消費稅在10月調升,使得民眾預先消費,第4季及2020年恐受影響,上述全球景氣消長對兩岸經貿亦產生影響。

 

在臺灣方面,受貿易戰擴大影響,廠商保守觀望、全球經濟需求疲弱、國際原物料價格走低,使得各主要國家出口表現多呈頹勢,臺灣經濟也受到波及。不過,貿易戰帶來的訂單及生產基地移轉,讓臺灣資通視聽產品在2019年前3季出口呈現兩成以上成長,加上臺商回臺投資升溫、半導體設備投資續強,加上政府適時推出多項提振內需方案,使得內需也有良好表現,特別是民間投資成長大爆發,使得整體經濟在2019年前3季呈現逐季走揚態勢,經濟表現優於其他亞洲四小龍國家。

 

在中國大陸部分,受到內需疲弱及美中貿易紛爭未見停歇影響,2019年中國大陸前3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6.4%、6.2%與6.0%,不僅逐季下滑,亦創下1992年以來最低表現。此外,近期實體經濟數據包括工業生產、實質零售銷售、固定資產投資及出口之年增率表現不如預期,加上部份產業裁員消息頻傳,恐不利於整體就業市場環境,顯示2019年中國大陸經濟仍持續近年下滑走勢。

 

展望2020年,雖然部分預測機構如IMF認為2020年全球經濟表現將略優於2019年,貿易成長率則可望高於2019,不過皆看壞美、中兩大經濟體未來的經濟表現,加上國際間仍有若干不確定因素干擾,例如美中貿易戰後續發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能否順利成形、臺商回流後續成效及地緣政治紛擾等都可能為兩岸帶來衝擊,影響2020年經濟表現。以下本文將就2019年兩岸個別經濟及兩岸貿易進行回顧,接著展望2020年國際情勢及兩岸可能的經濟表現,以及影響臺灣經貿發展的內外部不確定因素。

二、2019年兩岸經濟情勢回顧
 

在臺灣方面,受到美中貿易衝突升溫影響,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較2018年明顯下滑。不過臺灣外需受惠於轉單效應、國際廠商對半導體需求回溫,內需則有臺商回臺投資、汽車買氣提振及政府釋出旅遊補助方案提振,經濟成長率表現優於亞洲四小龍其他國家。故主計總處於2019年11月29日公布《國民所得統計及國內經濟情勢展望》,預測2019年經濟成長2.64%,較8月預測上修0.18個百分點。

 

觀察主計總處相關經濟數據的組成及結構可以發現,如表一所示,2019年前3季臺灣的經濟成長,主要依靠內需帶動,特別是民間投資表現亮眼。受惠於國內半導體廠商及回台實體投資業者設備購置持續升溫,特別是國內晶圓代工龍頭廠商宣布上修2019年資本支出,使得民間投資大幅成長。進一步觀察臺灣固定資本形成的細項,2019年前3季機械設備投資年增率大幅成長至24.7%,占整體製造業的82.8%。在臺商回流方面,據經濟部統計,截至2019年11月底為止,臺商回臺投資已突破7千億元,預期2019年底到位的投資約2千2百億元。整體來看,隨著美中貿易衝突不確定性尚未完全解除,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促使廠商回臺擴增產能,投資已成為支撐臺灣2019年經濟成長重要因素之一,使得主計總處預測2019年民間投資實質成長7.61%,較上次預測上修2.60個百分點。

 

在外需方面,受到美中貿易摩擦干擾,不確定性因素升溫,令廠商投資與下單保守觀望,使得全球經濟需求轉弱、原物料價格受到壓抑,各主要國家出口表現皆呈現衰退,臺灣亦難以避免,2019年累計1至11月臺灣出口同為負成長,較上年同期減1.9%,且外銷訂單已連續12個月負成長,外需表現相對疲弱。不過,美中貿易摩擦也使得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令廠商調升在臺產能配置,加以國內半導體設備進口已連續3個月大幅擴增,顯示廠商仍看好未來營運表現,臺灣11月出口數據已由黑翻紅,出口可望自第4季起終止跌勢。

 

在勞動市場方面,就業市場尚屬穩定,整體失業率維持在3.7%左右,惟近期無薪假人數創今年以來新高,其中又以金屬機電工業實施無薪假的人數最多,未來仍須留意特定產業的經營情況,避免無薪假人數再擴大。2019年1至10月實質經常性薪資成長幅度創2016年同期以來新高,然今年企業獲利表現多呈衰退,老闆發放給員工的紅利獎金較以往減少,使得實質總薪資成長表現不如前2年。在民間消費方面,儘管陸客暫停來臺自由行已導致近期整體旅客人次年增率明顯下滑,不過來臺旅客人次仍可望突破新高,且隨著新車改款提振買氣及電動汽車銷售熱絡,帶動民間消費逐季好轉,2019年1-10月零售業營業額年增率為2.9%,明顯優於過去幾年表現。
 
表一 臺灣2019年主要經濟數據與成長貢獻
單位:%
註:表格中括號代表各項對經濟成長率之貢獻
(p)表初步統計數、(f)表預測數、(r)表修正數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在中國大陸方面,2019年前三季經濟成長率已由2018年的6.6%下滑至6.2%,主要原因在於美中雙方互相加徵關稅,全球經濟需求轉弱、國際原物料價格低檔盤踞、廠商投資保守觀望等因素影響,使得中國大陸內外需表現皆呈疲弱。由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如表二所示,包括社會消費品零售、固定資產投資及出口之年增率均較前3季下滑,2019年11月的工業生產年增率雖有回升,然成長仍有限,顯示實體經濟數據多數較不如2018年,但物價卻受豬肉價格飆漲影響,2019年1-11月豬肉價格較上年同期成長37.3%,使得CPI年增率逐季上升且高於官方的控制目標,經濟出現停滯性通膨隱憂。

 

由三大需求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度來看,最終消費支出和資本形成總額皆較2018年下滑,但淨出口卻大增。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60.5%,拉動經濟成長3.8個百分點,仍是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從投資來看,2019年前3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名義增速為5.4%,資本形成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19.8%,拉動經濟成長1.2個百分點;從外需來看,儘管進出口皆呈下滑態勢,然進口下滑幅度大於出口,使得貨品貿易順差大增,淨出口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大幅提升至19.6%,比上年同期上升33.8個百分點。

 

就金融面數據來看,據惠譽信評機構研究指出,中國大陸的民營企業違約率從2014年的0.6%,攀升至2019年前11個月4.9%,由於2019年下半年以來中國企業債券違約情況加劇、中小銀行財務危機頻傳,整體金融風險攀升。為支持實體經濟,避免出現更多企業債務違約,同時緩解中小型銀行的流動性壓力,中國人民銀行透過降準、進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的方式,且於11月調降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是逾3年來首次下調該利率,釋放出貨幣寬鬆的明確信號;人民幣匯率走勢則是隨著美中貿易緊張情勢而有所波動,當貿易緊張情勢升溫時,人民幣呈現走貶態勢,而當貿易談判朝向正面發展時,又帶動人民幣升值。
 
表二 中國大陸2018年與2019年重要經濟數據
*累計1-11月
**計算至2019年10月底
資料來源:行政院陸委會兩岸統計月報


()貿易

在臺灣貿易部分,2019年受到美中貿易摩擦未見停歇、全球經濟需求不振的影響,2019年前11月出口衰退1.9%,累計金額為2,998.4億美元,進口則衰退0.9%,累計金額為2,588.7億美元,同期出超金額為409.75億美元,較2018年同期減少35.7億美元。就出口變化趨勢觀察,前3季出口衰退幅度分別為4.2%、2.7%與0.81%,出口減幅呈現逐季縮小態勢,11月出口甚至轉為正成長,不過整體而言,預計2019年全年出口小幅衰退幾乎已篤定。分析其原因,就出口產品來看,占臺灣出口高達46.9%的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訊產品,受到美中雙方互徵關稅而帶來的轉單效應及生產基地移轉,讓臺灣資通視聽產品在2019年前11月出口呈現兩成以上成長,且受惠於積體電路需求維持活絡,使得電子零組件產品出口仍呈現小幅成長;而占臺灣出口約3成的原物料相關商品則受到原物料行情走軟及需求力道不足,使得基本金屬、塑橡膠及化學品等出口產品皆呈現雙位數的衰退幅度;至於占臺灣出口約2成的設備相關產品中,機械在前11月衰退8.2%,主要受到貿易紛爭不確定性因素影響,機械設備投資需求保守所致。

 

在中國大陸貿易部分,同樣受到全球經濟動能成長放緩、國際原物料價格走低、美中對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效應顯現影響,2019年1至11月累計出口金額為22,601.4億美元,年減0.3%。以出口重點商品項目來看,以機械及運輸設備、雜項製品、按原料分類的製成品為出口主力,根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顯示,累計2019年前10月機械及運輸設備產品占出口總值的47.7%,較上年同期衰退1.7%,而出口占比約23.5%的雜項製品,僅較上年同期成長2.8%,成長表現不如以往亮眼。在進口方面,受到全球需求疲弱、國際原物料價格維持低檔影響,2019年1至11月累計進口金額為18,825.4億美元,年減4.5%,在進口產品項目中,就按原料分類的製成品來看,累計2019年前10月該類產品進口金額較上年同期衰退10.4%。

()生產與投資

在臺灣方面,儘管資訊電子業表現依舊強勁,然受到美中貿易爭端、全球需求轉弱、原物料價格走低影響,使得機械設備業、基本金屬業及化學原材料業等傳統產業表現疲弱,進而拖累製造業生產動能,2019年1至10月當中,僅有3個月出現正成長,其餘皆為負成長表現。就細部產業來看,受到美中貿易摩擦前景未明,企業購置機械設備步調偏向保守,部分訂單遞延或縮減,機械設備業生產指數累計1至10月較去年同期衰退14.17%,已連續6個月呈現雙位數負成長;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隨著伺服器、網通相關產品擴增國內產線,加上手持行動裝置鏡頭需求強勁,生產指數屢創新高,已連續第13個月雙位數成長;儘管受惠於消費電子新品陸續上市與5G網路布建需求帶動晶片相關產品需求強勁,然記憶體、面板與LED等產品市況表現不佳,使得電子零組件業生產指數難以維持正成長,累計1至10月較2018年同期減少1.28%。總計2019年1至10月工業生產較去年同期減少1.21%,其中製造業減少1.33%。

 

在中國大陸工業生產部分,根據中國大陸官方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累計1至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加值,較2018年同期增加5.6%,工業生產整體維持平穩偏弱格局,除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仍維持雙位數成長表現外,其餘產業皆回落到個位數成長。另外,中國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於2019年1月至11月期間,僅有3個月份的數據高於景氣榮枯線50以上,其餘月份皆位於臨界點下方,惟近期受惠於內外需回升,中國大陸11月官方製造業PMI由10月的49.3彈升至50.2,高於市場預期,結束連續6個月低於臨界點後,再次回到擴張區間。

 

在兩岸投資部分,今年以來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使得臺商到中國大陸的投資意願減少,特別是電子零組件業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業將產線移回臺灣,同時也加速全球布局,導致投資金額較上年同期大幅衰退。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2019年1至10月臺灣核准對中國大陸投資件數為496件,件數較上年同期減少12.83%,累計核准投資金額為32.0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53.88%,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投資金額較去年同期衰退66.76%。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來臺投資部分,自2009年至2019年10月底,投資金額計22.8億美元,其中以批發零售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銀行業、港埠業及機械設備製造業投資最多。

 

在中國大陸投資方面,2019年1-11月累計固定資產投資(FAI)年增率5.2%,儘管1-11月份增速與1-10月份持平,然增速已較先前為弱,且製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成長速度尚不如服務業。此外,2019年1-10月製造業利潤總額年增率衰退4.9%,加上全球供應鏈轉移效應持續進行,亦將影響到製造業對於新增投資的意願。再者,依人行每季公布的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第3季的製造業貸款需求指數已呈現連兩季下滑態勢,製造業貸款需求指數反映未來製造業投資表現可能仍低迷。

()民間消費

在臺灣就業及消費部分,儘管2019年全球經濟表現較2018年偏弱,使得整體受雇員工人數年增幅表現不如預期,然受惠於貿易戰以來的轉單效應,2019年前10月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的新增受雇員工人數為近8年以來最大成長幅度,國內整體就業情況還算穩健,2019年1至10月失業率平均為3.74%,較上年同期上升0.03個百分點,惟近期部分太陽能電池廠商、電子零組件批發廠商與工具機廠商實施大規模無薪假,使得無薪假人數創2019年以來新高,後續仍需持續觀察;在薪資方面,受到加班工時減少與廠商發放獎金未如以往積極,總薪資成長表現不如前2年,累計2019年前10月總薪資平均為54,148元,在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後,實質總薪資成長1.44%,惟近期新車改款提振買氣、電動汽車銷售熱絡、百貨公司業績成長,加以股市交易回溫,有助支撐民間消費,2019年前10月零售業營業額較上年同期增加2.9%,明顯優於前幾年表現。

 

在中國大陸消費方面,累計2019年1至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率8.0%,且受惠於「雙11」打折促銷活動,使得民眾延後消費,帶動服裝與家電產品銷量回升,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由10月7.2%回升至8.0%,成長速度創5個月以來新高。不過,整體零售成長不及2017年的雙位數成長表現,也較2018年表現為弱。此外,新興產業繼續保持快速成長,實物網上商品零售成長速度達19.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0.4%,比上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

()物價及金融

在臺灣物價方面,2019年前11月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為0.51%,較2018全年1.35%減少了0.84個百分點,受到國際能源價格、原物料價格及通訊費用走低影響,使得交通及通訊類物價指數呈現下滑,加以國內菸稅調高效應消失,使得雜項類價格漲幅較上年明顯為低。若依各季觀察物價走勢,前3季分別為0.33%、0.81%及0.41%,另外扣除食物及能源後的核心CPI前11月漲幅為0.49%。在躉售物價指數(WPI)方面,受到全球貿易量萎縮、需求下滑影響,使得化學材料及其製品與藥品、石油及煤製品、基本金屬價格續跌,2019年前11月的WPI下滑2.14%,由第1季的0.70%、第2季的-0.58%,驟降至第3季的-4.01%。

 

在中國大陸物價方面,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走勢分歧,中國大陸2019年1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年增4.5%,已連續3個月年增率高於3%,11月CPI數據較10月上升0.7個百分點,創2012年1月以來新高。主要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豬肉供給短缺,使得近期豬肉價格較上年同期翻倍成長,11月食品價格年增率由10月的15.5%上升至19.1%,連9個月上升,對整體CPI貢獻3.72個百分點,累計1至11月CPI較去年同期成長2.8%,全年通膨恐高於官方的設定目標3%。另外,在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方面,受到製造業景氣疲弱與國際油價年增率下滑影響,PPI年增率自5月以後持續下滑,已連續5個月為負成長態勢,1至11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年減0.3%。

 

而在金融方面,2019年以來美中貿易談判消息混沌未明,時而樂觀、時而悲觀,導致金融市場短期波動加劇。再者,隨著美中貿易衝突加劇,美國長、短天期公債殖利率跌幅再擴大,甚至有公債殖利率曲線倒掛情況,意謂短期借貸成本高於長期借貸成本,在此情況下,企業用於投入營運的資金成本變高,會傾向於暫緩或擱置投資,使得市場擔憂未來經濟出現衰退的可能。不過受惠於美國聯準會三度採取預防性降息措施,加上全球央行於2019年接連採行寬鬆貨幣政策,使得市場資金充沛,有助於拉抬全球股市表現。

 

此外,美國聯準會自2019年以來至11月底已降息3碼,在此段期間,臺灣央行的利率並沒有跟隨美國的腳步,基準利率大致上維持不變,臺美之間的利差縮小,新台幣匯率從2019年初的1美元兌30.794元,年中因美中雙方貿易協商出現變數,新台幣貶破31元,惟近期美中貿易緊張關係緩解、外資持續匯入股市與國內科技廠成長表現亮眼,使得第4季新台幣匯率呈現大幅升值趨勢,至2019年12月16日時已達1美元兌30.263元,升值1.72%。

 

在中國大陸金融方面,從2019年5月銀監會公布12條金融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措施,只涉及外資銀行及保險公司申設、投資及業務的限制的放寬,到7月公布的11條金融業保險業對外開放舉措中已經擴大至多個金融領域,除了外資評級機構業務範圍進一步擴大、允許外資銀行開展A類主承銷業務、進一步利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也在2020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整體來看,儘管中國大陸的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空間仍大,但金融市場開放已成為新常態,有助於接軌國際,吸引國際資金流入。

 

在人民幣匯率方面,過去一年多來市場對中國大陸經濟下滑的擔憂主要是來自於美中貿易戰的惡化,每當美國宣布對從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加徵新的關稅時,就會拖累人民幣走貶;反之,當美中兩國領袖將會面或雙方將進行貿易談判,貿易衝突緩和,又帶動人民幣升值。整體而言,今年以來隨著中國大陸經濟下滑且貨幣政策寬鬆預期,使得人民幣偏向弱勢,人民幣匯率從2019年1月初的6.86元,年中貶破7元大關,直到近期受到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敲定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官方中間價於12月16日升破7元關口,來到6.9915,創下近4個月以來的高點。

三、2020年兩岸經濟展望

()國際經濟局勢

展望2020年,儘管美中貿易戰衝擊餘波盪漾,美、中經濟及貿易表現仍受影響,不過近期美中雙方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且英國脫歐進展隨著保守黨在國會贏得過半席次後,解決了脫歐方案的國會僵局,短期不確定因素暫退,有利於市場氣氛轉趨樂觀,加上各國陸續推出財政政策搭配貨幣寬鬆以刺激經濟,新興市場及開發中經濟體表現將可望較2019年改善,抵銷了美中經濟持續下滑的風險。

 

就國際貨幣基金(IMF)、IHS Markit、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及經濟學人(EIU)對於2019年與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來看,如表三所示,IHS Markit預期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較於2019年為低,OECD則預期2020年經濟成長率表現與2019年相同,IMF與EIU則看好2020年全球經貿表現。不過就各主要國家/地區經濟表現觀察,雖然美中貿易戰衝擊餘波盪漾,美國、中國大陸的經濟及貿易表現仍受影響,然而隨著多國推出財政政策搭配貨幣寬鬆以刺激經濟,新興市場及開發中經濟體表現將可望較2019年改善,抵銷了美中經濟持續下滑的風險,故各主要國際預測機構皆認為2020年美、中、日的經濟表現將不如2019年。
表三 國際主要預測機構對2019年與2020年的GDP預測
資料來源:1.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2019.10:
2.IHS Markit ,2019.11;
3.OECD:Economic Outlook and Interim Economic Outlook,2019.11;
4.EIU:EIU Country Forecast World December 2019.


()兩岸經濟預測

展望2020年臺灣經濟,近期美中雙方可望達成初步貿易協議,使得美中貿易緊張情勢獲得緩解,加以美國預防性降息及各主要國家紛紛推出財政刺激政策,配合低基期因素,國際主要預測機構皆認為2020年全球經貿成長將優於2019年表現。受到美中貿易戰朝向正向發展、部分生產線轉移回台、5G基礎建設加速、國際原物料價格續跌空間有限影響,使得臺灣出口將有正面表現。其次,半導體廠商持續投資先進製程,加上受美中貿易衝擊的臺商及在臺加碼投資的廠商可以加速回臺或在臺投資,將使得臺灣整體就業環境更加穩定,均有助於帶動內需,預期2020全年經濟成長幅度較2019年為高。根據台經院於2019年11月公布的最新預測,2020年GDP成長率為2.45%,較2019年修正後2.40%增加0.05個百分點。

 

在中國大陸部分,儘管2019年經濟成長已呈現放緩,然2020年中國大陸面臨的經濟情勢仍充滿著挑戰。雖然近期傳出美中雙方即將簽署貿易協議,不過就現有的貿易關稅來看,美方維持了前兩批針對中國大陸共計2,500億美元對美出口產品加徵的25%關稅,將第三批針對中國大陸1,200億美元出口產品的加徵關稅從15%降低到7.5%,且原訂於2019年12月15日對中國大陸製產品加徵15%關稅計畫,將無限期暫停實施。不過,美方仍然保留以後繼續加徵關稅的權利,加上美中雙方的結構性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貿易戰還是有可能擴大,這對於經濟仍是一種不確定性因素。各預測機構對於2020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介於5.7%-6.1%,經濟表現不如2019年。接著本文就兩岸2020年經濟組成項目,如表四所示,分別以台經院及EIU的預測數據加以比較說明兩岸經貿情勢,以進一步展現全貌。

表四 2020年兩岸總體經濟重要指標預測
單位: %,元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2019/11/11)、EIU(Country Report, 2019/12/01)。

1.民間消費

在臺灣部份,新車改款及電動機車銷售持續熱絡,加上百貨公司促銷活動帶動買氣,2019年1-10月整體零售業營業額增2.9%,餐飲業亦增4.5%,顯示民間消費仍維持一定動能。此外,觀察2019年受僱員工的薪資表現,2019年1-10月總薪資年增率由2018年同期的3.98%明顯下滑至1.95%。其中,1-10月經常性薪資年增率雖然由2018年同期的2.63%下滑至2.23%,但已連續兩年保持在2%以上,是2001年以來相對較高的成長速度。受到加班工時減少與廠商發放獎金未如以往積極,獎金(總薪資扣除經常性薪資)年增率則由2018年同期的8.8%大幅下滑至1.0%,是拖累2019年整體薪資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然獎金發放與景氣好壞關聯性強,有鑑於2020年國內經濟表現將優於2019年,獎金年增率可望回升,加上基本工資調升、臺股基本面穩健、臺商回臺投資效應持續,有助於國內就業環境改善,可望帶動民間消費升溫,預測2020年民間消費成長率為2.03%,較2019年修正後成長率1.82%增加0.21個百分點。

 

在中國大陸方面,由於美中貿易戰負面衝擊部分製造業的就業壓力,經濟成長放緩加上食物價格帶動的通貨膨脹,使得民眾開始降低高端消費品的購買量,如汽車、黃金及珠寶等貴重商品,銷售表現呈雙位數衰退。據中國大陸2019年1至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人民幣37.29兆元,年增率8.0%,整體零售成長不及2017年的雙位數成長表現,也較2018年表現為弱,顯示民間消費依舊疲軟。再者,2019年前3季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率為6.1%,不僅低於同期GDP成長,也低於上年同期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率6.5%,表示居民的收入增速放緩,加上2020年GDP成長速度可能進一步下滑,也將影響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表現,恐將拖累消費成長動能,故EIU預測2020年中國大陸民間消費將出現溫和下滑,從7.5%減少至7.2%。

2.固定投資

在臺灣方面,受惠於全球供應鏈生產加速重組,加以5G基礎建設陸續開展,國內半導體設備進口已連3個月大幅擴增,顯示半導體廠商持續擴張先進製程,看好未來業績表現,2019年1-11月半導體設備進口年增率高達41.6%,整體資本設備進口年增率亦有16.9%的成長幅度,是自2011年以來成長最快。展望2020年,儘管美中貿易協商近期已達成第一階段的協議,然而關鍵性問題仍沒有共識,不確定性風險因素依舊,有助於廠商回流持續升溫。再者,5G頻譜競標已於2019年12月正式啟動,預期各大電信公司的5G網路建設計畫將加快進行。最後,根據中央政府2020年的預算案,2020年公共建設計畫(連同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編列數)整體規模可達4,670億元,較2019年度相同基礎增加成長21.3%,顯示政府公共建設適時推出,亦有利維繫整體固定資本形成動能。整體而言,受到2019年高基期因素干擾,預期整體固定資本形成成長動能較2019年為低,預測2020年成長率為4.20%,較2019年修正後成長率6.36%減少2.16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2020年為3.86%,較2019年修正後成長率5.54%減少1.68個百分點。

 

在中國大陸方面,據2019年12月12日於北京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指出2020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注重結構調整。中國大陸為了穩增長的需要,政府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基建投資的力度,但有鑒於投資的邊際收益遞減和強力的刺激政策對經濟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故政府在使用積極財政政策來穩投資時會保持克制。此外,受到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大規模減稅降費衝擊,使得地方財政收入成長明顯放緩,尤其是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在2019年前11個月的增幅減緩至5.2%,是1998年來最慢,故EIU預測2020年中國大陸固定投資將出現溫和下滑,從4.4%減少至4.0%。

3.貿易

在臺灣方面,各主要預測機構皆認為2020年全球經貿成長率將優於2019年,且台商回流對出口的正面效果持續。隨著高效能運算、物聯網、智慧型手機、5G基礎建設加速等因素拉抬,2020年全球半導體銷售年增率可望重回正成長軌道,台灣出口與全球半導體銷售呈高度相關,配合2019年比較基期較低因素,預期2020年台灣出口將由負轉正。據此,預測2020年輸出與輸入成長率分別為3.30%及3.45%,較2019年增加0.14及0.71個百分點。

 

在中國大陸方面,展望2020年,若美中雙方真的完成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雙方之前相互加徵的關稅得以撤除或降低,將使得不確定因素減少,有助於拉抬外貿表現,加上中國大陸承諾大量進口美國農產品作為協議簽署的條件,亦有利於帶動進口成長。故EIU預測2020年輸出入表現皆由負轉正,輸出由衰退1.5%轉為成長1.8%,而輸入則從衰退3.0%轉為成長1.5%。

4.物價與金融

在臺灣部份,儘管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其盟國達成協議,同意於2020年第1季擴大減產規模,有助於油價上漲,然全球原油需求量並未明顯回溫,全球石油市場仍將面臨供應過剩,使得油價調漲空間有限,不過油價年減幅度可望較2019年縮小。隨著2020年國際原物料價格和總薪資年增率可望上揚,加以基本工資調升,帶動整體通膨回升,預測2020年CPI成長率為1.10%。在金融市場部分,美國聯準會自2019年以來已降息3次,同時暗示將暫停降息,由於預期臺灣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且國內實質利率在亞洲居中,並未過高或過低,加上CPI溫和平穩,預期臺灣央行降息機率較低,貨幣政策將持續維持動態穩定,以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可能變化與衝擊。

 

在中國大陸部份,非洲豬瘟造成的豬隻大量死亡,豬肉供應短缺加劇豬肉價格的飆升態勢,有鑑於非洲豬瘟仍無法治癒且沒有疫苗,豬肉短缺將持續一段時間然後才能改善,所以豬肉價格應會繼續保持高位,意味著中國大陸正進入結構性通貨膨脹較高的時期。故EIU預測2020年CPI成長率為3.3%,較2019年增加0.6個百分點,為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在匯率方面,EIU預估2020年人民幣匯率相較於2019年貶值,預估平均匯率為1美元兌換7.15元人民幣,主要是受到美中貿易戰和中國大陸經濟走緩,引發投資者擔憂情緒升溫,這是自2008年以來,首次於2019年8月跌破7元人民幣兌1美元的基準,故人行為了避免助長通膨及吸引資金流入,官方不會放任人民幣大貶,人行將審慎管理人民幣貶值。

四、2020年影響臺灣經貿表現之不確定因素
 

綜合國際機構看法,IMF、EIU與OECD皆認為2020年全球經濟表現將略高於2019年,全球貿易表現亦將呈現同步回溫,不過對於美、中兩大經濟體的經濟表現,均認為2020年美、中表現將較2019年遜色,由於臺灣經濟與全球高度連動,特別是美、中兩大經濟體,同時亦為臺灣最主要出口市場,其經濟成長率都將下滑,也使得臺灣經濟表現受到考驗,其中更有若干不確定因素,可能對2020年臺灣經濟產生影響,值得加以關注。

 

首先,美、中貿易戰不僅已對2018-19年全球經濟及貿易產生影響,2020年後續發展仍將成為影響全球及臺灣經濟的重要不確定因素。儘管近期美中雙方貿易談判總算達成初步協議,美國貿易代表署於2019年12月13日新聞稿表示雙方已達成第1階段貿易協議,美國將對約2,500億美元中國大陸製產品維持25%關稅,並對約1,200億美元的產品課徵7.5%關稅,且暫停實施原訂於2019年12月15日對中國大陸製產品加徵15%關稅計畫。不過就協議內容來看,現有貿易戰的規模與強度並沒有降低太多,而且美中雙方的結構性矛盾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特別是完全沒有涉及到中國大陸的產業補貼與國企問題。因此,未來的第2階段貿易談判仍可能陷入僵局,美中貿易協商依舊呈現且戰且談的模式,重新恢復乃至貿易戰再次升級也是不無可能。故貿易戰後續發展仍將牽動2020年臺灣出口與投資,甚至透過金融市場影響內需消費等數據,成為2020年臺灣面對的首要不確定因素。

 

其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能否順利成形對於臺灣經濟的影響。就RCEP近期發展來看,RCEP談判已歷經7年之久,然而就在即將簽署完成時的最後關頭,印度於2019年11月初宣布退出,日本官員隨後也表示日本將不考慮在沒有印度的情況下簽署RCEP,使得RCEP能否順利成形仍有變數。由於臺灣出口到RCEP會員國的出口額占臺灣總出口的比例接近7成,且臺灣對該區域的投資額占對外投資總額超過8成。倘若RCEP順利成形,不僅衝擊臺灣的貿易與投資活動,臺灣出口到當地的市場份額恐將逐漸被取代,特別是化學、橡膠及塑膠製品、機械設備與紡織等傳統產業衝擊最大。若RCEP延後成形,將為臺灣爭取到更多緩衝時間。

 

第三,仍是地緣政治的紛擾。如英國脫歐後續發展,儘管近期英國議會選舉結果出爐,保守黨贏得365席的過半席次,是自1987年以來獲得最多數的議會席次,確保英國於2020年1月31日可以順利脫離歐盟。不過英國首相Johnson堅持要在脫歐過渡期間(2020年1月底~12月底)完成貿易協議,然而負責脫歐談判的歐盟官員表示英國與歐盟要在2020年底完成貿易協議簽署不切實際,倘若英國無法於過渡期限內完成磋商,則必須依照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和歐盟進行商業往來,因此貿易協商進展仍將持續干擾英國與歐盟之間的經濟。展望2020年,由於多國即將舉行選舉,面對疲弱的經濟走勢,候選人可能推出強硬的對外經貿政策來保護國內市場,且在當選後將上述政見付諸實行,如同美國川普總統一樣,這些地緣政治的可能紛擾,也將是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後,是貿易戰帶來的臺商回流所移轉的訂單、產能及資金,其效益能否持續或擴大。在臺商回流方面,政府推動「歡迎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成效卓越,截自2019年年初實施至12月12日為止,已有160家廠商通過資格審查,累積投資總金額逾新台幣7千億元,預估創造5萬7千多個本國就業機會。再者,政府積極推動境外資金匯回專法立法,希望透過降低稅率等誘因,引導資金回台投資,將使得台灣整體就業環境更加穩定,有助於帶動內需表現。因此,此一效益倘能維持2019年水準甚至擴大,則將有利於2020年甚至未來數年臺灣的經濟發展。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