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2024年全球經濟展望 (產業雜誌)
孫明德、方俊德

2024/02/01
本文編輯後刊登於產業雜誌,第646期
一、前言

近三年國際經濟受到疫情、俄烏戰爭以及高通膨等因素接連衝擊,原本復甦進展就顯得遲緩,而2023年再受到貨幣政策緊縮及氣候異常影響,使得經濟動能更顯疲弱。美國經濟出乎意料的穩健,而困擾歐洲的能源價格雖然較前兩年下跌,但俄烏戰爭陰霾仍揮之不去,在亞洲,日本內需及觀光業表現佳,使其經濟成長率上升至近年新高,但中國在疫後的復甦動能不如預期強勁,加上其他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多面臨貨幣重挫及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的雙重影響,使得新興市場經濟表現仍較疫情前低迷。

展望
2024年,美國經濟榮景之下的負債問題即將面臨高利率的挑戰,欠缺信心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恐仍將低迷,由於兩大經濟體分別面臨消費及投資的不利因素困擾,雖然其他主要經濟體如歐洲表現可望回溫,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之東南亞、南亞、非洲及拉丁美洲經濟表現也優於2023年,但仍難以支撐美、中經濟疲軟的局勢,使得全球經濟成長率呈現連三年下滑。以下本文將分別就2023年全球經濟及主要經濟體進行回顧,接著展望2024年國際情勢及可能的經濟表現,以及影響全球經貿發展的內外部不確定因素。

二、2023年全球經濟情勢回顧

() 全球通膨壓力逐季趨緩、主要國家升息週期已接近尾聲


根據美國聯準會(Fed)202312月利率決策續維持在5.25~5.5%區間,連續三次暫停升息。從利率點陣圖來看,大多數官員預計2024年利率將維持在4.5%~4.75%,且預計2025年利率將進一步下降,大多數官員預測最終利率將在3.5%~3.75%之間。這些對降息步伐加快的預測引發了美國股市的上漲和美國國債殖利率的大幅下跌,兩年期公債殖利率創下了自20233月矽谷銀行倒閉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聯準會似乎正走在利率正常化的軌道上,從緊縮立場轉向更中性的立場。聯準會希望利率保持在中性水準,與成長放緩和通膨率保持在2%一致。聯準會使用的基準通膨指標-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核心PCE)已經下降。

如果聯準會在通膨下降的情況下長期維持政策不變,那麼經通膨調整後的實質利率將繼續攀升,給經濟成長帶來更大壓力。實質利率已經處於
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因此,聯準會降息只是為了防止實際利率上升至更高水準,從而引發經濟衰退。聯準會主席表示,勞動市場正在恢復平衡。鑑於聯準會的目標是實現充分就業和低通膨,這就是聯準會一直在尋求的「軟著陸」情景。

歐洲主要國家經濟成長平疲,近來通膨率大幅走低,央行政策利率已具限制性,預期升息週期近尾聲。亞洲國家通膨壓力相對較輕,各國視經濟金融情勢審慎調整貨幣政策。隨著日本通膨率上揚,日本央行
(BoJ)將等待更多經濟數據以確認物價穩定具可持續性,目前貨幣政策仍維持寬鬆。主要機構預測2024BoJ 將結束負利率政策;中國經濟成長趨緩,面臨通縮風險,實質利率仍高,預期將持續寬鬆貨幣以支撐經濟成長(如表一所示)

主要經濟體大幅緊縮貨幣的累積效應影響漸增,加以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主要經濟體通膨率多自高點大幅下滑,惟服務類價格具僵固性,支撐核心通膨率緩降
(如表二所示)。美、歐等國2022年因能源及食品價格大漲,通膨率遽升至接近或逾10%,本年相關商品價格回落,通膨率亦自高點回落;惟核心CPI 年增率受服務業價格僵固性影響較大,呈緩降走勢。亞洲國家通膨率走勢呈現分歧,日本因匯率大幅貶值,進口物價上漲帶動整體物價走高,且核心CPI 年增率仍維持高點,通膨壓力續存。中國因經濟信心仍疲弱,近期CPI 年增率跌入負值,核心CPI 年增率僅略高於0%,通縮風險再現。
 
表一  主要國家央行基準利率
 單位:%                

                   註:歐元區為隔夜拆款利率、中國為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

                   資料來源:各國央行,台經院整理(資料截止至2023/12/18)

表二  主要國家消費者物價與核心物價走勢
單位:%                

: 日本的核心 CPI係將 CPI 排除「生鮮食品」後所得出,與一般將食品與能源排除後的核心CPI定義不同,故為了讓比較標準統一,在日本物價使用核心核心 CPI 數據,將核心 CPI 再排除「能源」後所得出。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 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穩健,加上非住宅投資大幅成長,經濟表現優於預期

基於Fed猛烈升息對經濟造成的壓力,原本國際預測機構對美國2023年經濟成長看法偏向保守甚至有衰退的可能,然實際結果卻與預測大相逕庭,受惠於美國個人消費支出依舊穩健,去全球化及拜登政府的經濟政策支持,帶動非住宅投資成長,令經濟表現遠優於各界預期。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公布的資料顯示,2023年前三季美國GDP成長率分別為1.7%2.4%3.0%

Fed大幅升息的背景下,2023年美國經濟表現遠優於市場預期,關鍵因素主要為民間消費表現穩健,其次是固定投資表現逐季好轉。由於消費支出平均占美國經濟的三分之二,因此,隨著美國消費者持續強勁支出,令美國經濟出現韌性。2023年前三季個人消費支出年成長率2.1%1.8%2.3%,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汽車、娛樂產品、汽油及能源產品的消費成長所帶動。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強勁的勞動力市場所推動,
2023年以來的失業率仍然很低,202311月為 3.7%,遠低於市場預期的 4.4%。勞動力供應的擴大提振就業市場的強勁表現。事實上,壯年勞動參與率創20年來新高。緊張的勞動力市場為美國家庭帶來巨大的收入成長,可支配收入成長 3.8%。拜登總統上任以來創造的1400萬個就業崗位不僅為美國工薪階層提供了機會和更大的議價能力,而且在拉動總支出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進而帶動經濟成長。

在固定投資方面,因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具有滯後性,升息對企業等實體經濟之利息支出需待一段時間後才會逐漸上升,加上自拜登政府
2021年就任以來,且在去全球化的背景下,鼓勵製造業回流美國,特別是鼓勵更多半導體業赴美投資,帶動非住宅結構投資(Nonresidential Structures)大幅成長。此外,2023年政府支出是經濟成長的積極因素,這歸因於2021年和2022年通過的基礎設施投資立法所帶來的聯邦非國防支出。

在通膨水準方面,自
2022年以來,美國Fed為抑制高通膨而持續調升政策利率,累積升幅已達5.25個百分點,係近30年來最為積極之升息週期;積極升息所累積之效果持續顯現,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已由20226月最高的9.1%下滑至202311月的3.1%,累計下跌6.0個百分點,主要來自於能源類價格年增率下滑的貢獻。然而,核心PCE(不包括能源和食品價格)下滑幅度有限,從20231月以來一直維持在5%左右,11月仍居高不下(3.5%),顯示服務類價格具僵固性,致使核心通膨率降幅有限。基於預期下半年美國經濟將溫和下滑、通膨持續高於聯準會2%目標的判斷,預期Fed政策重心仍是對抗通膨,故升息週期雖可望邁向尾聲,惟預期高利率將維持一段時間。此外,參照歷史經驗,每一輪首次降息的時間點通常為核心PCE通膨在2%()以下,或失業率超過4.5%,目前數據顯示離過去降息的門檻仍遠。

() 歐洲儘管俄烏戰爭仍持續影響歐洲經濟,然衝擊力道已逐漸弱化

由於歐盟長期高度倚賴俄羅斯在石油及天然氣的供應,然自俄烏戰爭爆發後,令俄羅斯將能源武器化,干擾多條通往歐洲天然氣管線供應,令歐洲迎來能源危機,讓歐盟在能源方面採取去俄羅斯化,自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占總天然氣進口金額比重由戰爭前(2021Q3)的將近40%一路下跌至2023Q312%左右,甚至自俄羅斯的石油進口金額比重僅剩2%左右。俄烏戰爭後續引發的能源危機,導致德國電價攀升,大幅增加工業生產成本,拖累製造業廠商的投資信心,俄烏衝突不僅重創歐元區經濟表現,更讓通膨問題雪上加霜,CPI 年增率甚至於202210月突破10%,創下二十多年來的歷史新高。

此外,俄國於
20237 月宣布不再延展黑海穀物協議,再次引發市場的恐慌,惟在歐盟的團結通道行動計畫(Solidarity Lanes Action Plan)下,烏克蘭的農糧產品仍可透過其他運輸方式出口,故對糧食價格的影響有限,歐元區202311 月調和CPI年增率初值報 2.4%,創 2021 7 月以來新低,11 月核心 CPI 年增率初值報 3.6%,連續第四個月放緩。歐盟採取節能及天然氣供給來源多樣化等政策,且液化天然氣儲備量已符合目標,再次發生能源危機的機率較低。

在經歷2021年和2022年疫情後的強勁擴張之後,歐元區經濟已經失去動力,2023年前三季歐元區經濟成長率分別為1.2%0.5%0.1%,近期幾乎沒有成長。高昂的生活成本造成的損失比預期的要嚴重。2023年以來成長動能喪失的原因是缺乏堅實的成長動力,尤其是消費疲軟,而且外在因素也疲軟。由於名義薪資成長持續落後通膨,私人消費整體上大致停滯。零售銷售額仍呈年減態勢,特別是汽車燃料和食品,其價格仍較高。同時,服務支出維持成長,部分原因是歐洲遊客人數進一步復甦。然而,出口下降,淨貿易對成長的貢獻只是因為進口降幅超過出口降幅。2023年上半年,公共和私人投資也僅小幅成長,儘管各成員國的投資動態非常不穩定。在產出方面,工業總增加價值因需求疲軟和能源成本高而受到抑制。同樣,高昂的投入和融資成本以及勞動力短缺拖累建築活動,尤其是住房建築活動。由於購買力受到通膨的限制,接觸密集型服務業的商業活動在2022年快速復甦後陷入停滯。

() 日本日圓大貶,淨出口動能對經濟形成正貢獻,且令訪日外國遊客大增

日本內閣府公布2023年前三季GDP年增率分別為2.5%2.2%1.5%。日本上半年經濟表現較佳,部分受惠於訪日外國遊客增加消費與國內疫後旅遊復甦,入境觀光旅客大增,帶動服務出口成長,據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表示,202310月有251萬人次海外遊客,是2019年同月遊客量的100.8%,係自疫情以來首次超過2019年同月。訪日外國遊客大增與國內旅遊補貼激勵消費動能反映在零售銷售1~9月年增率平均在6.2%,顯著高於2022年同期平均的2.3%,亦創下1991年以來新高。

此外,基於日本經濟前景表現穩定與企業獲利提升,搭配日本政府稅制優惠鼓勵,日本企業投資也對
GDP產生正貢獻,據財務省每季所公布企業投資調查數據仍處正成長態勢,2023年第三季日本所有產業設備投資額較2022年同期增加3.4%124,079億日圓,為連續第10季呈現成長。其中,第三季日本製造業設備投資額成長5.5%,連續第10季呈現成長;非製造業設備投資額成長2.2%,連續第5季呈現成長。

在對外貿易方面,截至
20231219日為止,日圓貶值高達8.14%,但出口成長幅度卻有限,主係汽車生產雖復甦但半導體相關需求卻轉弱,加上最大出口國中國的經濟改善有限,致1~10月平均出口年增率表現不如2022年同期平均;再者,受到進口原物料比較基期較高,不僅從6 月開始進口年增率跌入雙位數負成長,1~10月平均進口年增率更遠低於2022年同期。不過因進口下滑力道大於出口,反而令貿易逆差明顯改善,整體淨出口年增率向上、動能有撐,反而對2023年日本經濟形成正貢獻。

不過第三季日本經濟表現不如預期,民間消費轉為零成長、企業投資轉為負成長。日本國內支出放緩的部分原因是日圓疲軟,由於日本的食品和能源高度依賴進口,日圓大貶推升進口成本,日本
10月整體通膨仍在3.3%附近徘徊。若更進一步從扣除食物與能源價格通膨走勢觀察除去政府補貼能源效果,趨勢卻是從年初3.2%升至104.0%。由此可見,日本物價已超過日銀2%通膨目標,加上日圓處於貶值高峰,搭配低利率環境帶來副作用造成銀行業收益惡化、債券市場出現扭曲都亟待解決,日銀最終仍須推動政策正常化,日本央行已於10月底取消十年期日本公債殖利率的硬性上限,並調整殖利率曲線控制(YCC)政策,將長期利率上限之參考目標由0.5%上調至1.0%,並容許一定程度超過1.0%,為日本央行於2024年結束殖利率曲線控制鋪平了道路。

() 中國疫後復甦動能不如預期,房市低迷不振影響民眾消費信心

中國經濟於2023年經歷了第一季的反彈、第二季的疲軟後,第三季以來終於呈現緩慢復甦步伐,惟10月以來經濟數據再度呈現好壞參半,顯示中國防疫政策放開後的經濟復甦步伐不穩定,中國2023年前三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4.5%6.3%4.9%,累計前三季GDP年增率為5.2%。整體來看,在2023年年初強勁開局後,中國經濟活動大幅低於預期,出口大幅下滑,消費、生產和投資放緩,通膨趨於平穩,甚至轉為通縮。

中國經濟受到週期性和結構性因素而產生變動。週期性因素包括疫情大流行造成的傷痕
資產負債表惡化、房地產業不景氣以及總體經濟政策反應有限。經過三年的疫情壓力,家庭、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已經捉襟見肘。與美國不同,中國政府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沒有向家庭和企業提供大量補貼,若沒有需求面的刺激,將使得中國消費呈現低迷。

在服務消費方面,根據文旅部數據,中國居民消費仍舊呈現緩慢復甦格局,旅遊收入自
2023年以來恢復程度確實逐漸上升,根據統計數據看,2023年前三季中國國內旅遊達到36.7億人次,較2022年同期成長75%。另一方面,觀察中國居民國際旅遊狀況,民航局所公布之民航客運量顯示,國內航線客運量大幅回升,累計2023年前10月國內航線旅客運輸量高達4.9億人,已超越疫情前水準,然國際航線客運量則恢復有限,累計前10月國際航線旅客運輸量僅有2,190萬人,僅達占疫情前(6,200萬人)35%

此外,隨著監管、安全和政治穩定擔憂持續加劇,結構性壓力正在打壓信心。其中最重要的是監管行動,嚴重打擊商業信心,特別是科技公司和外商投資企業的信心。故中國政府於
2023 7 月發布的31點計畫強調了私營部門和公平競爭、消除准入壁壘、保護產權和吸引私營部門的重要性企業納入國家計畫,採取行動來抵銷部分負面政策影響。

在房地產方面,中國房地產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嚴峻的危機,一連串的不利因素將其推向崩潰的邊緣,中國民營房企龍頭碧桂園傳出未能按期支付美元債利息,碧桂園銷售金額較
2022年大幅萎縮,且再融資環境房企融資情況未明顯改善,面臨流動性問題,令市場對中國房企債務擔憂升溫。儘管20238 月底官方陸續推出如允許認房不認貸、統一降低頭期款比例及房貸利率的下調等支持房市政策,但因一線城市幾乎未放鬆程度,加上上述政策以支持改善性住房效果較好,整體房市銷售改善極為有限,房市傳統旺季910 月呈現旺季不旺,導致10月以來新屋及中古屋房價月增率皆下滑。受到房企債務影響,國房景氣指標再降至10月的93.401-10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為-9.3%,商品房銷售額及面積增速分別為-4.9%-7.8%,皆創2023年以來新低。

整體來說,中國經濟在
2023年雖有5%成長,但更多是基期因素所致,而非實質改善。近期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中國政府信用評級維持於「A1」,但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暗示未來可能調降評等,主因中期經濟成長放緩及房地產行業風險增加,且對中國財政可持續性產生疑慮。

三、2024年全球經濟展望

() 全球美中不足、全球受累


展望未來,全球經濟成長不平衡的情勢依然存在,且由於表現遲緩的可能是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中,使得全球經濟將面臨更多挑戰及不確定性,成長率將連續第三年降低。根據近期國際主要預測機構預測,如表三所示,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2.2%~2.9%,較20232.5%~3.0%略為減少。其中,美國經濟成長1.0%~1.5%,亦較20232.1%~2.4%為低,其主因在於薪資成長趨緩、疫情期間儲蓄耗盡,以及貨幣政策滯後效應。

此外,中國經濟在
2023年雖有5.0%~5.5%的成長幅度,但更多是基期因素所致,而非實質改善,尤其是房地產問題依然難以解決,外資卻步,本地企業國進民退,產業吸納就業能力不如以往,失業問題將進一步拖累經濟步伐,常用的政策刺激工具似乎也不如以往有效,使得國際主要預測機構預測2024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將下滑至4.2%~4.9%

由於美、中經濟降溫,其主要貿易伙伴也將受到不利影響,特別是新興市場及開發中經濟體,東南亞出口原物料及提供觀光服務的印尼、泰國及馬來西亞將受到中國的影響,而越南外銷美國也將受到需求不振衝擊,至於印度則受到美國科技業縮減外包業務的困擾,中東、巴西及其他原物料產地國都將受到類似的影響,不過由於各國通膨逐步緩和,仍將有利於中國以外的多數新興市場及開發中經濟體表現。
 
 
表三 國際主要預測機構對2023年與2024年的GDP預測
資料來源:1.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2023.102.S&P Global ,2023.123.OECDEconomic Outlook and Interim Economic Outlook,2023.094.EIUEIU Country Forecast World ,2023.12.

() 美國消費支出能否維持強勁成為關鍵

Fed2023年保持美國經濟成長的同時降低通膨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然而,儘管近期通膨呈下降趨勢,但利率卻處於歷史高點。Fed緊縮貨幣政策措施對經濟的影響可能在 2024 年加劇,高利率很快就會給經濟成長踩煞車。

儘管美國勞動市場依然緊張,但進入
2024 年將有所放鬆11 月份美國就業市場依然緊張,就業人數增加 199,000 人。美國失業率下降0.2個百分點至3.7%,仍處於歷史低位,但略高於20234月的3.4%低點。以年計算,薪資成長維持在4.0%,這是自2021 年夏季以來的最慢成長速度。職缺也遵循類似的路徑,10 月降至870 萬個,這是自2021 3 月以來的最低職缺數。此外,辭職率已完全回落至大流行前的水準,顯示對就業市場的信心下降。

預測
2024年上半年美國經濟成長將大幅放緩,儘管成長速度仍處於較高水準,因為過去一年居高不下的價格和急劇上升的利率開始對需求造成更大壓力。2023年,富有彈性的消費者支出抵銷了製造業放緩對整體GDP的影響。然而,多項因素顯示消費者支出的步伐將很快地放緩,過去家庭債務對美國消費形成了支撐,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情況不太可能持續下去。

根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調查顯示,
2023年第三季美國家庭債務升至17.3兆美元,季增1.3%,年增4.8%2023年第三季信用卡債總額達1800億元,金額創下新高。此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的財務壓力持續加大,不利於未來的消費動能。事實上,美國消費者支出在經歷了兩年的快速成長後,將於2024年開始放緩。2023第三季實質私人消費年增2.3%,是推動美國GDP成長的主要因素。然而,近期支撐消費強勁成長的因素開始減弱,隨著疫情期間累積的超額儲蓄逐漸被花掉,家庭的財務緩衝正在減少,但儲蓄率仍處於歷史低點。顯示消費者支出以目前的速度持續成長的空間較小。除此之外,物價高漲以及學生貸款已於10月初恢復償還,這使得部分消費者需要依賴信貸來支撐他們的支出。從商業銀行持有的逾期債務來看,2023年第三季信用卡拖欠率上升了21個基點,接近3%,是2012年第一季以來的最高水準。

() 歐洲擺脫俄烏衝突陰霾,歐元區GDP 年增率有機會止跌反彈

歐洲2024年的經濟前景是逐步復甦,一旦全球利率從 2024 年中期開始放鬆,經濟活動和外部需求就會恢復。儘管俄烏戰爭至今仍未解決,然歐盟採取節能及天然氣供給來源國多樣化等政策,鈍化俄烏戰爭造成的能源衝擊。此外,隨著通膨趨緩和薪資上漲,歐洲消費者開始恢復購買力,這將提振國內需求。不同國家的反彈力道有所不同,製造業和能源密集國家的復甦速度將慢於其他國家,加上德國、法國將於2024年舉行歐洲盃足球賽及奧運,有望推動民間消費的成長動能。再者,歐盟亦關注於半導體供應斷鏈風險,跟美國一樣,相繼提出晶片法案作為應對,歐洲於再生能源或半導體製造的資金投入,或可視為去全球化所驅動的投資需求。故歐盟執委會預計,2023年歐盟與歐元區的實質GDP僅將成長0.6%2024年歐盟與歐元區GDP將分別改善至1.3%1.2%

在財政方面,由於談判陷入僵局,歐盟財政規則不太可能在
2024 年之前以修訂後的形式重新出台。財政審慎的成員國(如德國)認為擬議的新規則不夠嚴格,而其他國家(如法國和義大利)則希望有更大的彈性。因此,財政整頓不太可能成為 2024 年預算季的優先事項。財政整頓前景不佳意味著對公共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將重新出現,特別是在成長前景疲軟、債務水準高且幾乎沒有整頓公共財政計畫的國家(如義大利)。鑑於疫情和俄烏戰爭所產生的高額公共債務,歐洲很難指望政府採取刺激措施來提振經濟。

隨著歐洲「去風險」努力的推進,歐盟與中國的關係將面臨壓力。歐盟效仿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出口管制,並對中國電動車進口發起反補貼調查,很可能導致徵收關稅,這使歐洲企業面臨中國報復措施的風險。去風險化將導致歐洲供應鏈進行一定程度的重組。對於跨境貿易的相關限制正在影響包括許多歐洲國家在內的出口導向經濟體。美國等大型經濟體由於國內市場規模較大,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較低。因此,它們受到全球出口放緩的影響較小。

對於歐洲來說,雖然
2023年最大的經濟風險是能源安全,但2024年最大的經濟風險將是政治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現有衝突(俄烏戰爭和以阿衝突)的升級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供應鏈問題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 日本貨幣政策可望朝向正常化發展

受惠於通膨趨緩和政府支持戰略產業投資的政策,進而促進民間消費的改善;由於高投入成本和外部需求的緩慢恢復,企業投資的反彈將受到限制;儘管出口成長僅會適度回升,進口成長將滯後,使外貿部門再次對經濟成長產生淨正面貢獻;弱勢日圓將鼓勵企業和消費者購買更多國內產品,緩和國內需求,故EIU預測2024 年實際 GDP 將成長 1.4%,較 2023 年估計的 1.8% 有所放緩。

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日本已將注意力轉向提高供應鏈彈性和能源安全。日本政府將透過為國家供應鏈提供更好的保護並鼓勵製造業回流來加強經濟安全,特別是在晶片和綠色能源相關產品等戰略產業。鑑於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供應鏈重組不會導致日本企業從中國撤資,不過隨著產業回流和區域多元化的努力,日本企業對中國的投資將會下降。

岸田政府針對國內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
-促進薪資成長和扭轉出生率下降的趨勢。「新資本主義」計畫是岸田的主打政策之一,該計畫重點是有利於中產階級家庭的更公平的收入分配和更多的人力資本投資。這將透過對雇主提供有針對性的稅收獎勵和補貼來實施,以改善在職培訓、技能升級和強勁的工資成長,而不是提高企業利潤稅率或增加財富稅,故預期薪資成長將有所改善,這將對家庭消費產生微小但正面的影響。

展望未來,日本央行將繼續專注於確保經濟持續成長和穩定適度的通膨。此外,日本央行透過在2023 10 月取消 10 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的硬性上限,在進行殖利率曲線控制方面獲得彈性。有鑑於2024年日本基本面仍穩且通膨維持在歷史相對高點恐壓抑消費,且進而對日本執政黨總裁選舉造成壓力,促使日銀政策調整壓力與日俱增。倘此,不排除日銀會續朝貨幣政策正常化方向前進,日本貨幣政策正常化將產生更廣泛的影響,推升全球借貸成本。

() 中國房地產景氣將繼續拖累中國經濟表現

隨著已開發經濟體的庫存去化已告一段落以及全球電子市場的觸底回升,中國商品出口將溫和復甦。然而,在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溫下,中國將關鍵礦產做為武器祭出出口限制外,全球供應鏈移轉趨勢持續,全球尋求中國以外的供應鏈來源,將對中國出口帶來負面影響,2024年中國整體出口表現預計仍偏弱,但因2023年基期較低,2024年出口年增率預計在低基期影響下回升。不過,中國仍是全球資本貨物和中間產品的主要供應國。隨著出國旅遊的恢復以及國際航班逐步恢復和簽證限制的放鬆,2024年服務貿易逆差將擴大。

中國房地產市場正面臨嚴峻挑戰。儘管政府已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開發商優先完成已售未交房的項目,但根據
Nomura估算,中國約有2,000萬套未完工和延誤交房的預售住宅,需要超過4,400億美元的資金。大量未交付的公寓讓許多中國家庭陷入困境,而房價上漲的神話已經破滅,許多城市出現房價下跌的情況。

在財政政策方面,中國
10 月底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 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將於2023年第四季增發2023 年國債1 兆元人民幣,作為特別國債管理;全國財政赤字將由3.88 兆元增加到4.88 兆元,預計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為近年來最高。

美中摩擦加劇促使中國擴大與其他國家的接觸。中國修復與澳洲的關係,加強與韓國和日本的外交接觸,並試圖吸引來自一些具有單邊免簽證入境安排國家的遊客。當美國的注意力從亞洲部分轉移到中東和國內政治時,這些舉措將取得一定進展。中國也加大了與新興經濟體的接觸,以對抗西方的影響力、維護其能源供應鏈並創造新的商業機會。例如調解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之間的和解,與太平洋島嶼和非洲的接觸也在增加。再者,中國希望利用「金磚四國
+(BRICS Plus)」作為平台多邊外交和經濟參與,該集團成員從5個擴大到11個,金磚國家+在地緣政治重要性的增加,不過因為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內部緊張局勢以及各國優先事項的不同,該集團將繼續面臨內部分歧。

四、2024年影響全球經貿表現之不確定因素

全球經濟在2024年仍將面臨諸多挑戰。首先,地緣政治風險依然存在,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使競爭加劇、衝突更頻繁的全球地緣政治環境變得更加複雜。這些變化的背後是權力的更大分散和美國主導地位的削弱。俄烏戰爭和美中競爭也加劇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將導致世界經濟更加碎片化和區域化,拖累成長潛力。政府政策將越來越多地推動企業重新審視其供應鏈,以避免制裁並利用新的產業激勵措施。亞洲、歐洲或中東衝突的升級將影響全球經濟展望。

最後,歐美升息雖已接近目標上限,但
2024年通膨預期仍在2%以上,除非有特殊因素如金融危機,否則歐美央行很難提前降息來刺激經濟。但高利率也會如高通膨一般影響民眾購買力,並降低企業投資意願,對消費及投資不利,另一方面,對於高負債的政府、企業及民眾,高利率的利息支出也可能引發違約風險,以美、日為例,國際信評機構惠譽將美國公債降至AA級,就使其舉債成本被迫提高,而日本政府負債率更高居G7之冠,倘若新央行總裁採取較為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恐將進一步打擊日本經濟。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