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中國大陸行業監管動作頻頻的意涵與影響 (產業雜誌)
陳華昇

2021/12/01
本文編輯後刊登於產業雜誌,第622期,「大陸行業監管的意涵與影響」
 
中國大陸近期大力整治科技公司、提升監管壓力,對於民營企業的經營、金融市場的穩定都造成衝擊,從而也使得外界質疑中國大陸能否持續鞏固市場經濟發展、吸引外資投入中國大陸。事實上,自去(2020)年以來,中共監管大型民營企業財團之消息即時有所聞,從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到滴滴出行,以及今(2021)年7月間新東方等補教業也遭到嚴格的管治。中國大陸一系列的行業監管動作,除強化網路監管,將掌握數據的網路科技平台企業列入監管對象,更以「反壟斷」、促進「共同富裕」為由,加強整頓民企財團、展開重新分配民間財富之作為, 相關情勢引發各界的高度關注。世界貿易組織(WTO)前秘書長拉米(Pascal Lamy)表示,中國大陸此舉可能拖累其自身經濟成長的前景,並激化全球經濟脫鉤的趨勢。中國大陸行業監管動作頻頻的意涵及其影響,殊值深入觀察與評估。

壹、中共加強行業監管相關動作評估

觀察中共對大型民營企業財團之監管措施,其作為包括:針對不同產業類別的民營企業採取一連串的司法檢查、金融監管、黨政干預等動作,以加強對民營企業的控制權,並配合打擊所謂「劣跡藝人」,抑制若干高端人士不當獲取暴利又炫富行為,以其將展開重新分配民間財富之行動,再強調「共同富裕」之信念必須實現之決心,藉達社會公平正義目標,並重振社會對中共之支持。

回顧
21世紀以來,隨著網路技術成熟發展,若干中國大陸網路企業與電商平台快速成長,利用各項新興網路科技和中國廣大人口紅利優勢,逐步席捲中國大陸國內市場,進而在海內外併購相關企業,或前往美、港成功上市,其雖然創造鉅額財富,卻也擠壓了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空間,並侵蝕央企、國企及國有金融機構之黨國利益。而傳播媒體亦多渲染企業家的乍起暴富,引發社會輿論反省、檢討企業財團引發社會的拜金文化、青年的「躺平主義」,及其相關的網貸浮濫、財報造假、炒作賣空等諸多負面社會現象。故而在2020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期間,即提出要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反壟斷和不當競爭,其目的即在禁絕 「資本巨鱷」出現,防範「富可敵國」的民營企業以其財力為基礎,回過頭來在政治層面反噬中共政權。而近來中共更以實現「共同富裕」為名,採取一連串的監管民營企業財團行動,其方式包括:

一、以司法、檢調、情治、公安、網路管制、金融監管等系統之力量,迫使民營企業創辦人、負責人離開現職,由政府實質監管企業或參與企業股份,使政府得以取得或分享大型民企之營業利益。此舉造成諸多中國民企創辦人、負責人紛紛「被退休」或「被離任」,包括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拼多多董事長黃崢、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和京東集團執行長劉強東,均在中共介入下而辭卸現職,並被迫釋出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二、加強網路監管的法制作業,訂定《網路安全法》和《網路安全審查辦法》,據以對網路平台企業進行全面監管並要求其自我檢查,並促使其接受社會輿論和群眾之監督。如今(
2021)年413日中共市場監管總局與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即召開「互聯網平台企業行政指導會」,要求騰訊、百度、京東、字節跳動等34個大型網路平台企業全面自行檢查、徹底整改,並須發布《依法合規經營承諾書》。中共透過此舉可以有效整頓網路科技平台,促使其配合政府政策並釋出其掌握的數據訊息。

三、強制在民營企業內部設立共黨組織
(黨組),以加強對民營企業營運方式、訊息流通之監控,防止民營企業成為傳佈自由氣息和反對政府的基地。中共藉此乃得以「收編」或接管中國大陸社會當中較具影響力的民營企業。

四、
以「反壟斷」為名,對大型民企的併購行為、擴張和促銷手法加以處罰。如中國大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於今年7月即針對22宗網路併購案開罰,包括網路叫車滴滴出行、食品外賣平台美團、互聯網騰訊等公司均遭到行政處份。中共通過《反壟斷法》多年均備而未用,如今則大舉援以處罰網路科技公司併購案,顯示現階段「反壟斷」已成為中國大陸監管民企的有力工具。

五、標舉公平正義,發布若干行業、產業經營內容或經營型態之禁止令,以縮減大型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弱化其成長動能。如今年中共以「教育不是產業」、「補教業對學生身心有不良影響且造成家長負擔沈重」、「希望輔導補教工作正常發展」為由,乃發布國務院、意見全面整頓教育培訓機構,包括新東方等大型補教民營企業均受衝擊。

六、針對知名企業家、藝人裁以高額罰金,以達殺雞儆猴之效,促使民營企業財團人士紛紛捐贈鉅額款項,營造政府「取富濟貧」並促進「共同富裕」之形象。諸如一起案例是河北大午集團董事長孫大午在今
7月間遭中共以「尋釁滋事」等8項罪名判刑18年,罰款311萬人民幣後,中國大陸民企財團及其負責人紛紛捐出巨資避禍,包括騰訊及阿里巴巴各自捐出1,000億人民幣,字節跳動的張一鳴、美團的王興、小米的雷軍、拼多多的黃崢亦均捐獻鉅額資金,甚或承諾未來將持續捐出公司之獲利。

貳、中共加強行業監管行業的政策目標評析

今(2021)年817日中共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10次會議上,主題聚焦於促進共同富裕,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並且做好金融穩定發展工作問題。其後習近平在830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21次會議中,提出「促進共同富裕」的戰略,強調其目的在強化反壟斷、反不當競爭,推進公平競爭政策,改革市場監管機制,加強反壟斷監管,以期形成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該次會議並審議通過了「關於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的意見」,指稱:「針對一些平台企業存在野蠻生長、無序擴張等突出問題,我們加大反壟斷監管力度,依法查處有關平台企業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初見成效,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穩步向好」。根據新華社的報導,在該會議中並強調,要「堅持監管規範和促進發展兩手並重」,「引導督促企業服從黨的領導,服從和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鼓勵支援企業在促進科技進步、繁榮市場經濟、便利人民生活、參與國際競爭中發揮積極作用」。並強調中國大陸政府要「展開全方位的監管,堵塞監管漏洞,提高監管效能。要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加強平台經濟、科技創新、資訊安全、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執法司法。」

歸納習近平及「財經委」
10次會議、「深改會」21次會議所強調和討論的重點,各界雖聚焦於「共同富裕」,然其更深層的政經意涵在中共標舉「促進公平正義,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打擊壟斷與不當競爭的經濟現象,杜絕社會財富向少數企業、財團、富豪集中,在此前提下才有利於實現全國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基此,其具體的政策論述與作為包括以下數端:

()反壟斷,所以要加強反壟斷監管。

()反不當競爭,所以要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改革市場監管機制,以期形成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所以要針對網路平台企業野蠻生長、無序擴張之情形,加大(反壟斷)監管力度,依法查處其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強調出發點為良善,故堅持監管規範和促進發展兩手並重。

()強調黨的領導,故引導、督促企業服從黨的領導,而能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堅持企業不能只是謀利,故鼓勵企業能夠在促進科技進步、繁榮市場經濟,以及有助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打擊非法斂聚財富,故要展開全方位的監管,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加強網路 平台相關企業的管治。

因此中共加強監管行動中所涉及的主要行業,包括科技創新的電子商務、網路平台、金融科技、資訊安全、民生保障,這些領域的相關行業,都是中共監管與執法的重點。


參、中共加強行業監管之意涵分析

共產黨的本質原來就對資本家抱持排斥的立場,在共黨發展歷程中,大地主、大財閥尤其是其打擊的對象。故中共在202011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反壟斷,反對資本無序擴張,今年再提出「共同富裕」、「要調節高收入群體」之訴求。此外,中共一貫認為調查權和民眾數據資料應該掌握在共黨手中,不能夠放任網路科技及平台企業佔有龐大民眾數據資料而政府無法取得,甚或為外國勢力所用。因此,中共乃以實際管治措施打擊大型網路科技業者阿里巴巴、螞蟻金服、騰訊、滴滴打車,其後補教和遊戲產業等均受衝擊。表面上這是中共為達成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所採取的一連串政經行動,為經濟改革歷史進程的一環。但實際上,由於近年大型民營企業財團紛紛崛起,許多企業家暴富後影響政治決策、參與政治派系、進行政治串連、經營媒體批評時政等種種介入政治的行為,被中共視為是資本家對共黨統治的威脅,一旦資本家們彼此串連並以其財富為基礎發揮政治社會影響力,更可能動搖中共的領導威信和統治正當性,甚至形成「國家安全」問題。有鑒於過去蘇聯和東歐共產政權的垮台經驗教訓,中共乃決定出手整頓之。故而中共決意加強行業監管之行動,近期乃以反壟斷、反對資本無序擴張和實現「共同富裕」的訴求和相關舉措,乃是針對大型私營企業發出通牒,要求其服從共黨的領導與指揮,不可妄圖形成「富可敵國」而彼此串連以干預政治、影響決策。同時,近期中共明顯針對網路科技大企業、大財團予以監管,因為中共不希望網路科技大企業坐大之後,掌握龐大的民眾數據資料,更開闢眾多社群平台,擔心這些民眾資訊、通訊被民企業掌握後,影響社會穩定,甚至衝擊共黨威信。

近年來中共為面對美中貿易戰和因應疫情影響,造成中國大陸許多基層民眾就業困難或收入減少,社會當中正醞釀不滿的情緒。而中國的企業家許多暴利暴富和炫富行為尤其受到低收入群體的怨懟。為降低底層民眾的相對爭奪感,中共乃以打擊私營大企業、迫使企業家「樂捐」,營造其重視「共同富裕」,關注底層民眾的形象,並化解貧富差距拉大的社會矛盾,以重新爭取基層民眾對共黨的支持,維持中共的統治的正當性。

此外,大型民營網路企業財團快速發展以來,不僅擠壓了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空間,並且也侵蝕央企、國企及國有金融機構之黨國利益,故中共認為有必要抑制其壟斷市場、獨占利益之局面,加上自
2018年以來,中共已展開對民營企業的加強管制行動,也透過國有企業來併購一些財務體質較差的民營企業。故而此次中共乃順勢打擊大型民營網路科技企業,希望將中國大陸快速發展的虛擬經濟之資金引導向實體經濟發展,將網路平台龐大之資金強制轉移至發展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最終希望引導民營企業了解中共意圖,能夠主動配合投資國家政策所欲發展的重點產業,如半導體、長照(大健康)、綠能等產業。

肆、中共行業監管行動之效果與影響

中共加強行業監管措施,已深刻地打擊大型民營企業的經營發展,無疑將阻礙私有企業的發展,極不利於民營企業持續擴大經濟規模。長此以往,則未來中國大陸的私人企業恐缺乏競爭性,難以與其他國家的大型企業集團相抗衡,而致使中國企業總體的國際競爭力下降。

此外,中國大陸為加強經濟控制,將持續進行行業監管,可能打擊到科技業及尋求技術自主的行動,妨礙新興的科技服務產業的發展,也不利於中國大陸數位服務的出口,而減緩中國大陸未來經濟成長的速度。

由於中共打擊私有企業、管制網路科技公司營運發展,又一再突發性地調整政策(如停止螞蟻金服上市作業、發布補教業禁令等),將造成中外企業家對中共執政和中國大陸投資環境缺乏信心與信任。故近期已有私人企業的財產轉移和外資出逃或停止投資(如日本軟體銀行將檢討在華投資)之情形,連帶造成股市、匯市等金融市場動盪,長遠來看企業家可能會減少或停止投資,甚至將資產外移,則將民營企業總體規模將持續萎縮,而中國就業機會將隨之減少。

此外,中共持續對民營企業加強管制,並以強制力剝奪高所得者的財產,且安排黨組進駐民營企業,要求科技業服從黨的領導,不僅扼殺民營企業創新精神,打擊民營企業士氣,阻礙其正常營運,並使廣大私營企業擔心自己成為下一波被監管、整頓的行業和產業,而致民間社會漸失活力。而企業主更耽心中國大陸的財產權制度並不穩定,企業家的財產將可能被政府所隨意徵用、課稅或沒入,如此則將嚴重降低外資投資的意願,以及企業主持續在中國大陸投資、經營、生產的動能。

然而現今中共所謂「第三次分配」與西方國家引導企業受到道德力量的影響而將財富進行慈善公益捐贈的方式不同,畢竟在中共的威權體制下,中國大陸企業財團乃是受到國家政策和政府威嚇的影響下被迫進行捐贈,如中共「財經委」
10次會議翌日,騰訊公司即宣佈要啟動500億元資金「共同富裕專項計劃」。中共打擊民企、要求「不樂之捐」,恐形成「殺雞取卵」之負面效應,將對中國總體經濟造成相當衝擊。

故中共加強行業監督管之政策措施,以反壟斷、反對資本無序擴張、反對不當競爭,並要調節高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群體所得為訴求,並以壓抑大型民營企業和網路科技企業以及進行第三次分配為具體手段,針對「收入和自己的付出明顯不相配」以及「坐擁鉅額資產但是逾越法律規範」兩大類的企業界與演藝圈對象進行監管和處分,以期解決貧富差距問題,化解廣大社會民怨,或能在一時間得到中國大陸基層大眾和傳媒輿論支持。許多中共官方媒體極力宣傳中共行業監管之舉措能夠解決貧富差距問題,杜絕平台經濟壟斷現象,不僅符合世界潮流,同時也切中人民的期望;但亦有學者發出反省之聲,強調行業監管過當,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諸如北京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張維迎指出,打壓民營企業的作法,將使各界認為中國大陸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愈來愈多,而致失去了對市場的信念,則中國將會走向「共同貧窮」。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和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都在媒體撰文強調:共同富裕不宜淪為「殺富濟貧」和「平均主義」。顯示中共內部學者和輿論之立場,雖看似大都支持日其中央近期所採取的行業監管政策與措施,但對於行業監管、打擊民營企業的作法則仍有分歧,而尤其耽心當前中共為落實「共同富裕」的作法可能造成「平均主義」和「大鍋飯體制」回潮之隱憂。

中共近期的行業監管作為除已受到各國媒體的高度關注,中國大陸內部亦有反省之聲音,認為中共近期舉措可能導致金融和資本市場之動盪,企業家投資乏力,企業擴張緩慢、獲利困難,也難以繼續創造就業機會。故從長遠來看,目前中共行業監管措施及其所謂的「共同富裕」政策,可能使中國大陸產業環境受到重創,而衝擊其國家總體經濟。


結語

中國大陸的經濟政策與措施往往帶有政治目的與意圖,其近期的行業監管動作頻頻,亦具有高度的政治意涵。中共自十八大以來,紛於民營企業內建立黨組織,甚至將許多民營企業國有化,形成了「國進民退」的趨勢,顯示中共持續加強經濟控制。近來中共強化行業監管,壓抑大型民營企業的發展,並提出「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之訴求與政策,也是在加強共黨力量對於民營企業的管制,削弱其干預政府政策的影響力,以強化中共執政能力,鞏固統治基礎。雖然目前相關作為係針對中國大陸網路科技民企及特定行業之高所得者,台商和外資尚未受到衝擊,然而在寒蟬效應下,仍會影響原已低迷的投資意願,並減少與大陸企業之合作,以降低營運風險。而在明(2022)年秋天中共二十大之前,中國大陸仍將推出諸多以維穩為考量的經濟政策與措施,可能造成中國大陸與香港金融市場的波動與震盪。對於台商而言,實宜密切關注中國大陸的政策取向和市場風向,掌握其市場環境變化情形,避免成為政策打擊對象,並作好營運上的風險管理工作。
 

參考資料
洪奇昌,《共同富裕的中國特色政治意涵》,〈中國時報〉,2021916日。
黃健群,《評析大陸網路監管升級趨勢》,〈工商時報〉,
2021730日。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