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ESG大趨勢帶給台灣中小企業的策略機會(產業雜誌)
林欣吾

2024/04/01
本文編輯後刊登於產業雜誌,第648期
過去兩年來,企業如何落實ESG成為相當熱門的議題,讓台灣ESG的人培、顧問及輔導等服務相當活絡。這個趨勢,除源於金管會決定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升級為以涵蓋ESG的永續報告書,並依序宣佈「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要求上市櫃公司董事會應訂定盤查及查證之時程,強化企業董事會永續發展責任,藉著綠色金融擴大對中小企業永續行為的影響力外,蔡總統在2021年地球日宣佈台灣將朝「2050淨零排放」目標大步前進,讓經濟部及環境部推動淨零的相關作為,也發揮相當大的作用。

不過,由於上市櫃公司需在一定期間編制永續報告書的硬性規定,真正帶動的
ESG行動,也大多限於上市櫃公司;大多數中小企業對於ESG,依然有著「我為何要推動ESG」「如何評估推動ESG的成本效益」「如何設定ESG目標與規劃」及「如何擬定可持續策略」等等的疑問。在這些疑問底下,並未真正吸引中小企業在ESG議題上的投入;所以,也讓諸多提供ESG人培、顧問及輔導服務的組織期待落空。

確實,對於本來就缺乏資源與人力的中小企業而言,突然之間要它擔負起「環境」「社會」等原本不存在的責任;這些責任本來都是外生的,要求中小企業將這些責任內生化,擔負起這些成本,而且可能只是單純的成本付出,無法得到明確的營收效益或成本降低時,企業主當然會相當地猶豫。

在這樣的觀察下,發現到其實有必要避開政府由上而下的政策思維:「單純指示或必須輔導中小企業需落實
ESG」的政令作法;而必須從有利於中小企業營運與發展,從個別中小企業推動ESG可能帶來的利益及可能降低的成本等具體的效益觀點,引導中小企業朝更長遠發展的面向思考,促使更多早期覺醒的中小企業開始朝減排淨零、對社會發揮影響及落實法遵與揭露資訊的企業策略方向邁進,避免台灣中小企業落入因氣候變遷預期所帶來之「溫水煮青蛙」的情境發展;然後,再藉著引發在地及行業內中小企業彼此的競爭,進一步促使更多中小企業朝ESG永續經營的方向動起來。

為說明個別中小企業推動
ESG可能帶來的效益及可能降低的成本,以下將從全球氣候變遷影響下,聯合國歷年氣候變遷大會所帶動的ESG趨勢共識形成演進、以及所促成的商機等兩個重要源頭,包括化解氣候變遷與減碳的強烈需求、帶動諸多品牌朝綠色靠攏以及引領各國投資工具的綠色化等趨勢,分別進行說明。接著,將以簡單說明在這些商機、品牌供應鏈綠化及綠色金融的趨勢下,分別為中小企業帶來哪些可以或應該要轉型的策略作法。最後,將說明在對於ESG帶來的轉型機會方向下,從零開始,到底中小企業可以利用哪些工具與採行策略分析作為。

全球氣候變遷下的「綠色解方」商機

在五年以前,可能大多數人都很難想像所謂「氣候變遷」到底會對人類生活會產生什麼影響,但近兩年許多劇烈氣候的影響,開始讓人了解這是真的趨勢。隨著地球表面的溫度持續上升,例如根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公布數據,2023年比起工業革命前已上升1.48°C,逼近1.5°C界線,並證實2023年是有紀錄以來全球平均氣溫最高的一年;幾乎同時,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署(NOAA),則發布因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大型災害的統計:2023年美國創歷史新高的遭遇28 場不同的天氣或氣候災難,包括乾旱、洪水、龍捲風,氣旋….每場都造成至少 10 億美元的損失。

相對地,在氣候異常頻繁發生的趨勢下,提供各種可以防止、緩解災害發生的解方,就可能成為一種商機。以發生缺水、乾旱對糧食產業所產生的影響來看,根據正瀚生技黃總經理(黃卓君,2023)(注2)
所提供的資料,水稻減產多於8%,棉花減產多達60%,玉米減產多於50%,小麥減產多於40%,大麥減產多於30%。同時,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大型災害還有許多其他的類型;這些大型災害的影響,預期對全球的各類糧食供應,中長期將會帶來相當大負面影響,但是如果能夠提供作物逆境的品種,緩解受損的解方,開發出循環利用的資材,或者是各種替代糧食管道,背後的所潛藏的商機,其實相當龐大。

在台灣也有類似的故事:在
2022-2023年間,雖然沒有到達乾旱的警戒水準,但是全台各個水庫卻因為持續降雨不足,而2023年春雨又遲遲不來,也讓台灣的缺水問題持續成為各界的關注議題。如同前幾次的缺水危機,台灣幾種可能及時協助解決水源不足的行業,例如挖井、水回收、海水淡化及運水等等,也頻繁地浮現到媒體,後來各種節水、淨水的設備,即成為諸多大量耗水資源業者的長期投資,「水資源」成了可穩定發展的機會。

除直接協助人們因應氣候變遷影響所帶來的解方商機外,源於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也啟發歐美及其他國家日益增多的公民覺醒,而開始改變消費需求偏好;再加上歷來聯合國的倡議及各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COP)通過的決議,也逐步影響國際投資者(如國家主權基金)及各國政府的修法與管制落實,開始影響了金融市場及主要供應鏈朝綠色淨零、循環經濟的方向移動。在這個逐步的變化方向下,各種有助於節能、減排減碳及循環應用的產品及服務的綠色市場機會日益擴大。

聯合國倡議及COP決議的影響緩慢,但影響廣大深遠

聯合國倡議及COP決議的影響緩慢,但影響廣大深遠, 1的上半部,羅列出幾個聯合國與ESG相關的倡議或決議,以下簡單說明各個階段所產生的影響。

首先,在
2004 年,聯合國與18個金融機構共同出版名為「誰在乎誰就贏(Who Cares Wins)」一書,首次提出ESG。該書係認為在ESG表現較佳的公司,應該要在環境、社會及治理三個面向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降低因為這些面向帶來投資者損失,帶給股東權益;該書對資產管理者、證券經紀服務(即投資)和相關研究職能提供整合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指引和建議。在2004年這項倡議後,許多金融機構開始提出相關的國際投資評比,例如S&P Global ESGFTSE Russell's ESG、及MSCI ESG等;在這些國際投資評比出現後,也開始引導市場上期待被投資企業朝ESG的方向努力,畢竟這些國際投資評比具實質引導投資的功能。如果企業沒有依循,將不易獲得國際投資者的青睞。
 

圖1 聯合國ESG倡議及決議進程及台灣政策的回應
資料來源:作者繪製

接著,在2015年,相當重要的「巴黎協定」在COP21完成簽署。在巴黎協定中,定下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低於2 C以內,並努力限制在工業化前水準1.5C之內;同時,讓各簽署國,各自自主朝協定中的目標推動,並且僅對各國透過每5年進行推進情形檢視(不具強制性)。雖然台灣並非聯合國成員,但是台灣也依循巴黎協定所訂定的目標,在2021年宣佈將在2050年達成淨零的目標。

後來,在
2021年的COP26,有鑑於國際間揭露與評估ESG進展的標準及框架太過多元,實在是不容易讓企業依循。其中,除最一般化的揭露規則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外,還有多個國際永續揭露框架,例如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工作小組(TCFD)、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及氣候揭露準則委員會(CDSB)等多個永續揭露準則等。為統一企業永續揭露框架多元的議題,聯合國在2021年成立「國際永續揭露準則理事會(ISSB)」,開始著手整合各種永續揭露準則;在2023年,提出草案、公開徵詢;並於20236月發布IFRS S1「永續相關財務資訊揭露的一般規定」及IFRS S2「氣候相關揭露規定」。對ISSB所通過的IFRS S1IFRS S2兩項永續揭露準則,我國金管會也隨即召開會議,對國內利害關係人徵詢意見,最終決定接受並直接採行。未來,IFRS S1IFRS S2將會成為我國企業必須依循的永續揭露準則。

去年,即
2023年,COP 28 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召開。2023 年係巴黎協定簽署後,首次全球各國共同檢視整體及各國推進淨零減碳的成績,獲得的發現為「過去行動對減緩升溫有所貢獻,但仍需多方努力。」同時,也進一步通過多項決議,如「2030年再生能源增加兩倍、能效成長一倍」「進行能源系統轉型、脫離化石燃料」等。可以預期,雖然台灣並非聯合國成員,但在台灣產業必然持續仰賴國際進出口的情形下,這兩項關鍵決議,必然會影響到台灣的產業發展。

從以上幾次聯合國倡議及各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COP)通過的決議後的影響看來,可以發現雖然它們的影響速度不快,但是由於有著共同檢視、有金融組織的參與推動,也有相關委員會的追蹤與落實,各項聯合國的倡議與決議,還是大多會持續的推進,對全球各國政策及金融機構作為產生實質的影響,這些影響同時也對前文所提之歐美各國公民的綠色覺醒,帶來加乘的效果,進一步影響擴大各種綠色解方商機的市場。

台灣雖非聯合國成員,但同為地球公民,亦盡責推進

在全球淨零趨勢下,台灣同為地球一份子,2021422日宣示2050年淨零轉型目標,在20223月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以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輔以「十二項關鍵戰略」,就能源、產業、生活轉型政策預期增長的重要領域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20223月發布之「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上市櫃公司依資本額分階段辦理溫室氣體盤查及確信。

2023215日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第4條條文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成為全球第18個將淨零排放目標入法的國家。並且,在第四章「減量對策」中,也納入碳費及自願減量額度交易等碳定價措施,以加速減碳,提升產業競爭力。碳費規劃採分階段徵收,且徵收對象由大至小,計算排放源包含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源,費率則另外成立費率審議會制定。碳費的正式實施,將會對原本所宣示的淨零路徑及策略,有著相當關鍵的推進效果。

在台灣,原本即有相當多公民重視全球氣候變遷的議題與趨勢,從
2021年起政府在政策及法制上的變革,則已經具體將原本國際上逐漸將「環境成本」內生化到企業營運的趨勢,帶進台灣產業,一方面開始引導台灣市場需求走向,另一方面也引導台灣的產業部門朝綠色解方商機的方向移動。

國內外的ESG趨勢,台灣中小企業綠色出口競爭力將成為新焦點

在國際上,歐盟從2023年開始試行「碳邊境稅(CBAM)」,台灣在「氣候變遷因應法」納入碳費作為加速減碳工具,台灣即正式邁向「碳有價」的時代。過去,經常用來評估台灣出口實力的「出口競爭力」,將會因為國內外進入「碳有價」時代,將不能僅考量台灣出口品在特定市場的產品成本、價格與品質,必須增加碳排量及該市場上所課徵的碳價,對業者及產業的出口實力評估必須調整為「綠色出口競爭力」。

具體而言,國內外
ESG趨勢下,將會透過三個管道,實質地對台灣中小企業產生影響。首先是透過國際市場綠色需求偏好的趨勢,及聯合國倡議下各國跟隨設定的各種管制規範,為符合出口市場對產品的管制規範,品牌供應鏈將會對供應商進行要求;亦即國際各大主要品牌及跨國業者,為了迎向各國市場需求偏好及所設定的ESG規範,將會日益擴大對供應商需朝ESG,朝淨零的方向移動,進而對於作為國際供應鏈一份子的台灣中小企業而有所要求。

第二是透過國際法規及金融機構所發起的各種永續評比,直接或間接對台灣中小企業。在歐盟
CBAM及美國CCA法案下,原本要出口到歐盟或美國的中小企業,都將必須直接面對碳邊境稅的課徵;同時,在源於日益增加的ESG國際評比,廣為各國際投資者及投資在各國金融市場選擇投資標的時的參考,在交易市場上市的各企業,為了吸引投資者青睞,就必須選擇重視ESG評比的要求及內容,同時也必須要注意如何妥適的驗證與揭露,避免有所謂的「漂綠(green washing)」行為,而被投資者排除在外。

以上兩管道所帶來的影響,可從已有超過
400家國際品牌及跨國業者宣示將100%採用再生能源,而標示為「RE100」可資證明。

第三是源於國內法規規範的要求。在氣候變遷因應法納入碳費後,後續將逐漸引導國內企業必須將碳排內生化為企業營運的重點;另外,在金管會決定直接採用
IFRS S1IFRS S2準則,要求企業揭露永續及氣候相關風險評估與因應策略後,這項揭露的準則,將會產生如「波浪」般的影響:當金融機構依循該兩項準則進行揭露時,其投資及授信時都會開始審慎地檢視投資及授信「標的」的ESG表現。因為,金融機構的「範疇三」成績,將會受到投資及授信標的ESG表現的影響。簡單說,未來金融業為求有比較好的ESG表現,可能會按中小企業的ESG表現,而會在投資及授信上實施差別交易條件對待。

國內外ESG趨勢,為台灣中小企業帶來的三種策略機會

面對以上國內外ESG趨勢,直接或間接對台灣中小企業帶來的影響,其實應該要被視為典範轉變下的策略機會,應該要早日參與掌握。這些策略機會,可以概略分成三個層次:第一,直接迎向ESG所帶來的需求,積極提出綠色解方、淨零解方,或形塑綠色品牌價值。例如,在2023年正式被納入「創新板」的正瀚生技,就非常明確地以解決「大自然給的」、「各國法律規定要求的」氣候變遷議題而對農民所造成的困擾,及期待得到的方案,作為其發展的中長期商機。正瀚生技透過所累積的資料庫及以人工智慧分析,以「增強作物逆境韌性」、「減少肥料和農要施用」及「利用循環資材開發有機農化產品」等三大策略方法,分別開始研發可以協助農民的各項解方。

其實,在這個策略機會方向下,各行各業可按其專業,深度的討論發想研究各種可能的綠色解方。如在台灣具優勢的電子零組件領域,可開發出能夠顯著節能各種垂直應用的晶片,讓各種垂直應用的產品服務,都發揮節能的效果
(不是僅符合國際水準);畜牧業則可朝資材的循環再利用;鍋、盤等餐具業者,可開發出更容易清洗,足以顯著節能、節水的產品;冷氣空調業者可以開發新技術,提高能源運作效率,達成節能減碳的效果等。

在形塑綠色品牌價值方面,例如在國內已經相當知名的歐來德
(O'right)洗髮用品,就是直接標榜全球最綠洗髮精品牌,截至20239月,歐萊德有79支產品、4種獨家原料通過「美國官方Biobased天然永續認證」殊榮(注3);至2023年為止,七度蟬聯法國巴黎全球永續美妝大獎,榮獲永續領導獎冠軍(Sustainability Leadership)。國內兩家重要筆電品牌:華碩與宏碁,也分別在2023年推出「碳中和筆電」,開始迎向國際綠色產品趨勢。

第二,迎向各國際供應鏈的淨零
()需求,積極透過技術深化、導入智慧製程(AI+數位轉型)及積極的淨零減排作為,提供證據,維繫在供應鏈及爭取新參與供應鏈機會;既然國際品牌、跨國企業開始重視其ESG作為,同時又開始關注到其供應鏈業者的ESG,那麼如果台灣中小企業能夠在ESG,在價格、品質及減排淨零方向上的表現,優於其他相關的供應商,將能維持、或有機會參與進入這些供應鏈。例如,友達原為國際上相當重要的面板供應業者,同時也是國際上電視及筆電品牌業者重要面板供應商,早在2017年就成立友達宇沛,從原本公司工廠中負責水處理及智能化控制技術的專業人員獨立出來,以水資源循環利用角度創造綠色價值;在2018年,投資參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成立,並且送了超過千人的工程師參與AI的訓練,並且將所學帶回各個工廠形成專案,從製程數位轉型切入,持續提昇製程效能及節能兩個面向同步提昇整體綠色競爭力。

根據友達
2021年永續報告書(注4)揭露,在2004-2018年間減碳已有一定的成績,2018-2020年間透過設備能源效率改善及智慧生產製程效能提昇,進一步減碳15%;預定在2025年將再透過智慧生產、低耗能技術、設備汰換及零排燃料等作法,進一步朝RE 10,相對於2018年的絕對減碳25%的目標邁進;為了在2050年達成RE100,友達將會進一步透過自建電廠、購買憑證及導入負碳技術等等做法,持續地研究、投資前進。是的,友達公司並不是中小企業,但是其結合AI+數位轉型及減排節能等多面向所採行的作法,相當值得中小企業參考。

 

第三,呼應國際投資者、國內外融資的淨零基本要求,朝減排及節能合規的方向邁進,並且具體累積證據,以爭取投資、更好授信條件。國內也開始有業者從供應鏈角度,同時引領整個供應鏈有系統進行減碳的工作。例如:家登精密為國內半導體製造業者,光罩傳送盒、晶圓傳送盒等載具的重要供應商;國內半導體向來就是全球主要晶片業者相當重要的供應來源,當然在國際品牌、電子、通訊及汽車電子業者對晶片供應鏈的要求下,家登精密的碳排表現,也會成為國內半導體製造業者關注的對象。另一方面,如果具體在減排及節能方面有具體的進展,後續在投資及授信條件上,也將會在與金融機構往來中獲得更好的條件。


家登精密是在政府專案的支持下,由中衛中心輔導供應鏈的減碳作為(注5)。首先,形成中衛減碳組織體系架構,在家登精密生產體系底下,成立「永續供應鏈」委員會,由家登精密擔任召集人,明確定義出減碳目標、及推動策略,包括引導中心衛星廠業者形成共識,體系中業者減碳經驗與情報分享,同時相互檢視體系業者的減碳執行成果等。


家登精密首先開始進行ISO 14064組織溫室氣體盤查,及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的計算與驗證,在產品碳足跡方面,家登精密選定極紫外光光罩傳送盒;在釐清組織及產品的碳排後,進一步進行減碳改善對策的討論及分析,包括分析製程中能源、水資源、材料、運輸、廢物排放、垃圾處理及生物多樣性等綠色七大面向的綠色精實作法,並具體進行改善。最後,參與中衛減碳體系的業者,分別進行經驗分享。

經過
2022年綠色精實管理的運作後,不但降低家登精密光罩傳送盒生產的不良率,顯著降低每年的成本273萬及減少每年的溫室氣體3.8公噸CO2。所有參與中衛減碳組織體系的業者,也分別在減碳及節能方面都有顯著的進展:整個體系減碳量達7.3座大安森林公園碳吸附量,1734萬的用電費用。

如果,後續所成立的中衛減碳組織體系可以延續
2022年的運作機制,持續有效的運作,同時過程中可以持續標竿國內其他相關業者的減排、節能作法,或者能夠從國際上尋求相關減排、節能的最佳技術,並且真正有效的藉著中衛減碳組織體系的有效運作,整個供應鏈的「綠色出口競爭力」應可持續的向前推進。

「落實ESG」起頭難,提供中小企業轉型起步的策略評估

誠如本文一開始所提及,面對政策由上而下的ESG宣導,可能在中小企業的資源相對缺乏,實際作為上仍會有所遲疑。本文嘗試從氣候變遷、國內外法規改變及金融機構評比標準等,所帶來日益擴大的綠色商機需求,進一步標示出對於中小企業在國內外ESG趨勢下的三種策略機會。

只是,在這些策略機會方向下,中小企業依然需要有合適的評估工具,評估自身相對於國際競爭對手、國內同業的
ESG狀態,才比較能夠了解如何設定短中長期的ESG目標,也需要開始累積足夠的資料,作為與國內外金融業者中長期溝通的資料基礎。

對於這些中小企業的需求,台經院與
KPMG合作,推出「中小企業淨零轉型診斷資料庫平台」(Net Zero Transition DiagnosisNZTD),此系統已經通過BSI查核,藉著參與此一平台,中小企業將可以累積與金融業者持續溝通的資料。再者,台經院已經針對台灣中小型製造業進行ESG水準的抽樣調查,個別業者可以參與「台經院ESG自評工具,TIER ESG Self-assessment Tool(簡稱TEST)」的系統,在填完資料後,業者將會了解自身在整體中小型製造業、在相同製造業的ESG相對位置、及在環境、社會及治理三面向的相對強弱位置,經過這樣的自評,業者將比較容易考量後續如何推進企業的ESG方向。

最後,為能夠提供國內外中小企業永續經營發展,減少碳排、履行社會責任,追求永續經營成長、掌握新趨勢新典範的相關訊息及相關的服務,台經院特別為台灣中小企業建置「台經
X永續學院 (https://vos.tier.org.tw/)」平台,期許能持續提供中小企業各類轉型起步與落實作法的評估與參考資訊。

 

注1:本文係台灣經濟研究院在2024125日舉辦之「ESG 巨浪襲來!中小企業的機遇與挑戰」研討會中,以林欣吾副院長主講之「ESG 帶給中小企業的轉型機會」簡報內容改寫而成。
注2:黃卓君
(2023),「農業生技新藥-節肥節水的可持續解決方案」簡報。
注3:資料來自歐來德網站。
注4:相關資料來自友達各年年報及友達「
2021年永續報告書」。
注5:相關資料來自中衛中心活動之
112年中堅企業「家登精密供應鏈低碳化經驗案例分享」簡報。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