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台灣中小型風力機產業發展動態及前景展望
許中駿

2018/08/23

    在傳統能源日漸匱乏、核能事故偶發的今天,風力發電機做為新型綠色能源,為全世界所倡導。各國政府大力支持發展風力發電,世界許多風力資源豐富的地方都建立起了風電場;加上受惠於全球分散式電力應用被高度重視,激勵了中小型風力機產業發展與技術研發投入的信心,進而驅動了市場、技術、標準的向前發展。根據世界風能協會(WWEA)2017年調查顯示,截至2015年全球小型風力機裝置至少有990,000座,並且全球小型風機市場裝置單機級距有成長趨勢,總累積裝置容量至2015年已超過948千瓩(Megawatt, MW),相較於2014年成長了5%,預測全球小型風力機將以每年125 MW增長,預估至2020年累積裝置容量達2百萬瓩(Gigawatt, GW)
 

    全球中小型風力機市場需求遠高於實際銷售,雖然在地幅廣闊的美洲大陸、歐陸及中國大陸等皆有基本市場存在,但在銷售上還有很大成長空間,主因為中小型風力發電機架設選址及回收年限之問題,而在我國也有一樣的情形。因此,產業間已開始探討環境風機「微觀選址」的課題,並透過國際間的標準技術合作、風場評估及資金投資挹注合作等方式,克服中小型風力機性能及架設選址的問題,以期真正達成發電投資效益的最高獲益目標。
 

    目前國內對中小型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之推動,雖已有相關政策配套來支持,例如:2017年三讀通過的新版電業法修法、工業局再生能源產業推動計畫、標準局自願性產品驗證計畫、標準局綠色憑證推動計畫等,但市場的最大誘因還是取決於能源局的躉購費率制度,2018年小型風力發電躉購費率為新台幣每度電8.6685元、單一地號裝置容量合併計算限制由20瓩放寬至30瓩,已具備市場誘因條件。
 

    近兩年民間業者投入或由其他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氫燃料電池)轉作中小型風力機明顯增加,而本土中小型風力機相關業者,多為中小型企業,受惠於輕機械、小型發電機和不斷電系統的良好基礎,10瓩以下關鍵零組件產業鏈完整,具備完整系統設計及整合開發能力,幾乎100%可國產化自製。在10瓩以下小型風力機已投入超過14款機型;10瓩至50瓩國產自製小型風力機目前尚未有商業化產品,但已有業者正在投入20瓩、30瓩的技術引進及開發,預計2018年、2019年將商品化運轉。

 

    至於要支撐中小型風力機持續維持長達20年以上的併網運轉售電效益,在研發之初的耐風性、安全性及可靠度等測試驗證的品質把關,更為事關重要。經濟部標準局早就依循國際IEC 61400-2之標準,建置國內CNS 15176-2(2012)含附錄G之針對小型風力機性能及安全要求之適用標準,並自2013年即已推動自願性產品驗證制度(Voluntary Product Certification, VPC),長期以來透過國際間的檢測驗證多邊合作,建構及扶植國內中小型風力機產業產品品質與技術進步的良好環境。
 

    中小型風力機產業的發展相較於過去幾年,已漸入佳境。民間業者粗估,以台灣風況好的地方,約有7萬多部的佈建潛力;國內中小風機產業以提高風力機功率性能及發電效益為重要發展策略,積極擺脫過去為人詬病在發電量不足及壽命不長的印象,逐步朝大規格、大發電量及安全穩定的方向邁進,並以併網躉購售電及再生能源民營電廠建置為主要市場目標。因此,中小型風力機絕對是有潛力發展的利基市場,產業前景可樂觀看待及有所期待。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