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G20川習會後,中美貿易戰休兵了?(今日新聞NOWnews)
盧俊偉

2019/07/02

        川普對中展現善意為哪椿?

        眾所矚目的美中兩國領導人G20會談已落幕,川習會談的緩和所引發外界的爭議或討論卻未因此停歇。會後雙方雖然沒有發表聯合共同聲明,而呈現「一個會談.各自表述」的情況,但是美國總統川普會後已對外公開表示,雙方同意重啟談判,同時將暫不對中國加徵新關稅、以及在沒有國安問題情況下,美國企業可以繼續出售零件給華為。對此,許多人很好奇,為什麼在中國沒有公開做出任何具體承諾之下,川普居然一改先前趾高氣昂的態度,對中國談判釋出善意?這是不是意味美中經貿談判的優劣勢,已經出現雙方攻守易位的轉折訊號?若是,這又將如何影響美中經貿談判的未來走向?

        有媒體解讀,川普的舉動其實是因為美國經濟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壓力大增,不利川普尋求連任,因此川普急於向中國讓步以清理戰場。甚至,有中國內部強硬派人士認為,中國經濟撐得住、禁得起打,中國可以繼續採取強硬立場,不必向美國妥協。上述解讀是否有其道理呢?

        川普是展現善意而非讓步

        首先,從此次對談結果來看,只能說是雙方各有取捨。中國在會前透過媒體提出對美國的三大要求,包括解除華為禁令、撤銷所有懲罰性關稅、放棄迫使中國購買美國更多產品。從事後結果來看,美國確實表達善意,放寬了對於華為的管制,承諾暫時不再加徵新關稅,但是川普並沒有解除先曾已對中國加徵關稅的部分,同時對於華為仍然維持部分的國安管制措施,因此,充其量只能說是川普展現了善意,而非讓步。

        而中國雖然主張美國應放棄迫使中國大量採購,但在川習會之前卻也釋出將採購54.4 萬噸美國黃豆的善意;中國既然帶了禮物來會談,川普表達一些善意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此次會談結果只能說是雙方展現了一定程度的善意,為日後雙邊重啟談判營造氛圍。

        川普是政治腦而非經濟腦

        其次,除了上述「禮尚往來」的因素之外,川普此次對中國釋出善意,主要應該還是基於政治考量,而非迫於美國經濟壓力。在經濟表現方面,確實美國近期的經濟情勢走向出現一些雜訊,通膨低於目標的狀況比原先預期的更久,製造業生產及採購經理人等指標數據轉弱,美國民眾的消費支出成長力道也出現趨緩情況,不過整體經濟表現並未差到迫使川普對中國談判讓步。

        事實上,美國就業情況仍繼續改善,甚至一般認為可能受貿易戰影響的汽車產業,5月還新增人力聘雇,美國整體薪資成長增速也仍然維持平穩,白宮方面曾在川習會之前對外表示,即便美國沒跟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美國經濟到年底仍將強勁成長。因此,總體經濟情勢走向應非影響川普對中國態度放軟的主因,反而是尋求連任的政治考量,才更可能是關鍵因素所在。

        川普除了關心總體經濟之外,應該更關心他的選民的實質經濟利益。事實上,川普於會談後對外表示,未來中國除了將繼續與美國談判之外,還會向美國「中西部偉大的農民」採購!從這一點來看,川普的意圖已昭然若揭,也就是讓中國回到談判桌,同時讓中國做出更多有利美國、甚至是其關鍵選民的承諾,已成為川普尋求連任的重要競選手段之一。也因此,只要時間越接近2020美國大選,川普在這一段時間內,要再度對中國採取鷹式強硬攻擊的機率,應該有所降低。

        丞相,起風了?

        只是,中國方面也不應過度樂觀,認為G20之後已然起風,美中雙邊優劣勢將就此易位,甚至因此對於美方所要求的結構改革問題,採取寸土不讓的強硬策略。因為一方面川普曾說過,如果中國要拗到2020年之後再進行經貿協商,一旦他連任之後,給予中國的條件可能更糟。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情勢確實因美中貿易戰而受到巨大衝擊,時間並不完全站在中國這一邊。 

        儘管中國內部鷹派認為中國經濟靠自己就已足夠、禁得起打,但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到地方調研之後也坦言,中國經濟確實面臨外部壓力;而近期的相關數據也顯示中國經濟確實不容樂觀。中國第二季受到美中貿易戰、廠商外移及內需減弱影響,企業用人需求持續降低。代表大型國營企業動向的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近期跌至衰退區間,指數創三個月來新低及歷史同期最低;而代表民間中小企業動向的財新中國製造業PMI指數,6 月份達49.4,創近四個月新低,並再度跌落至衰退區間。同時,製造業及非製造業的從業人員指數環比雙雙下降,顯示製造業及非製造業企業的聘用人數均有所減少。

        更為嚴峻的是,假如民間投資不振,短期就得靠政府投資來支撐,但是中國政府可控度較高的基礎建設投資,5月份僅成長4%(不含電力基礎建設),較上個月下降0.4個百分點,為近八個月來首次回落。對比先前中國政府已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來看,顯示財政刺激對於拉動經濟成長的邊際效果已趨減弱。而短期之內,中國政府也別無他法,只能繼續祭出更大規模的財政寬鬆來刺激經濟(例如中國近期已放寬地方債相關規定),但是此舉也將為未來埋下巨大的金融風險後遺症。換言之,中國要單靠自己撐住經濟成長,不僅資源投入的邊際效果在遞減,同時其成本和副作用也越來越大;中國最終還是得在外部情勢上,盡量降低美中經貿持續對立的不確定性,讓企業恢復投資信心及採購意願,使經濟重回正軌。

        中國不要錯過善意的賞味期限

        至於中國會不會對美國做出部分讓步承諾?美國財長先前曾表示,美中經貿談判已完成90%,剩下10%未完成。雖然美方未言明這剩下10%的關鍵議題是什麼,但是外界一般預料是涉及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及內部政治資源分配的核心結構性問題,例如政府對企業補貼扶植政策、對外網路開放許可等。從前次習近平撤回美中雙方幾近完成的協議談判來看,中國內部鷹派勢力的反抗仍具有相當大影響力,習近平能否展現政治領導能力,說服鷹派勢力接受內部進行更大幅度的改革開放,將是研判後續美中經貿談判將如何發展的重要觀察指標。

        綜合來說,雖然川普為了尋求2020連任,對於中國採取強硬措施的機率將有所降低,但並非從此雨過天晴。此次川普展現的,是具有保存期限的善意,中國不應誤判情勢,錯失賞味期;應該化外部壓力為助力,積極開展新一波的改革開放工程。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