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川普兩面嗆戰 台灣自救(中國時報)
孫明德

2017/08/15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對亞洲國家動作頻頻,一方面對北韓態度強硬,雙方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又可能簽署備忘錄,對中國祭出301法案,美中貿易戰也逐步升溫。而這兩項政策直接衝擊台灣上、下游的東亞供應鏈,對未來貿易出口產生極大的風險。

在亞洲供應鏈的下游,主要風險來自於美中貿易,美國1年7000多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中國就占其中一半,川普上任前就揚言要對中國採取制裁動作,例如課徵50%關稅的作法。

目前看起來,301調查並不是馬上就會有結果,要花一段時間才能知道可能受影響的產業和產品為何,以及美方會採取哪一種貿易制裁的作法。但無論結果為何,台灣恐都難置身事外,這是因為台灣1年出口的3000億美元商品中,40%是銷售到中國大陸,其中多數是透過大陸工廠進行組裝再銷往美國,例如占台灣出口1/3的電子零組件,一旦遭逢美中貿易戰開打,這部分台灣透過中國大陸加工轉銷的商品,勢必受到影響。

除了加工商品外,台灣還有機械及石化產品是大陸本地使用於投資及營運,雖不是直接銷往美國,但若在大陸的出口廠商生意受損,也將減少對台灣機器、原物料及半成品的需求。

再者,兩岸有許多出口產品較為近似,例如鋼鐵產品,雖然技術層次不同,產品有所差異,但在產品分類及型號上非常接近,這部分就有可能殃及池魚,貿易制裁牽連台灣本地廠商,過去鋼鐵及太陽能相關商品都有先例。因此,台灣出口各產業幾乎都將籠罩在美中貿易戰的陰影下。

而在東亞供應鏈的上游,風險則來自朝鮮半島。以往南北韓情勢緊張,有人認為由於台韓產業高度競爭,台灣或可收取轉單效益,但事實上如果美國與北韓產生軍事衝突,甚至整個朝鮮半島被納入戰火圈,對台灣的傷害未必遜於南韓。

其中一個因素是,南韓企業對台灣的採購將可能因此減少,例如三星,在以往大眾認知中,三星供應鏈似乎是獨立的,對台灣採購不高,但事實不然,三星1年對台灣採購金額數十億美元,遠比一般認知的要高,因此一旦南韓被捲入戰火,轉單與否尚不可知,但原有訂單就有可能先減少。

其次,朝鮮半島戰爭也可能波及日本,台灣上游供應鏈不管是汽車或電子零組件的關鍵設備,都仰賴日本進口,因此朝鮮半島一旦開戰,台灣的下游買主─南韓,供應鏈上游─日本,都將面臨新的衝擊。

美國對東亞的軍事戰或貿易戰都可能讓台灣受到損失,前者要啟動國安機制因應,後者則尚有時間反應,特別是美中貿易戰。我建議政府可以考慮透過新南向政策,協助企業分散現有東亞的布局,不論美中貿易問題是否演變成進一步的衝突,未來美中關係都很難改善,與其被動地等待美國301調查結果,不如現在就考慮分散中國大陸產能到東南亞,甚至到印度去。

台灣在這一波美中貿易戰中,雖然可能會受到傷害,但若及早因應,剛好啟動新南向,也未必是一種壞事。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