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美中貿易戰只是「以拖待變」( 新新聞)
高仁山

2018/05/31
      美、中兩大強權歷經數個月互相叫陣,在五二○公布雙方階段性貿易談判結果。大部分人認為,雙方達成貿易戰停火協議,是個好的成果,甚至股市也噴出慶祝行情。然而,進一步分析雙方公布的內容,我認為先不要高興得太早!

      何以說?首先,雙方有共識之處僅在皮毛,並沒有碰觸核心的談判深水區;雙方同意的,僅是中國向美國擴大採購,同時中方停止對多項貨貿品項課徵報復性關稅。

      中國聲稱將採購美國農產品數量提升三五%至四○%,能源採購更會增加一倍。但是中國訂單這招對川普(Donald Trump)有效嗎?以航空業為例,習近平於二○一五年訪美時,下了三八○億美元的訂單給波音,還沒開始交貨,中航集團又於一七年向波音下了三七○億美元的訂單。當美法兩國反目於爭食中國的航空市場時,中國的自製大型客機C919已於一七年五月試飛成功,據說也已取得八一五架的訂單,也就是中國可能已經取得波音及空中巴士未來五至十年的中低端訂單市場了。

      第二,美中雙方都未就貿易逆差的本質提出實質協商結果。基本上,中國並沒有就困擾美國最多的智慧財產權、匯率操控、市場准入、非關稅貿易障礙等議題,做出任何具體的承諾,然而這些議題才是威脅美國核心利益的關鍵。譬如美國對中興(ZTE)懲罰的解禁及其技術取得,以及對於華為威脅美國國安的禁售令,甚至是中國透過併購美國企業方式取得美國敏感核心技術等,在這次談判上也完全沒有篇幅。而這些議題才是未來中美誰將主導及分食5G、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行動商務等市場的關鍵。

      簡而言之,根據近幾年中國跟美國貿易談判的內涵,可歸納中國的一貫招式:一、以市場換取時間,以模糊換取空間。也就是說中共最厲害的就是以中國的市場來利誘,然而如何開放?何時開放?開放什麼?永遠都是模糊空間,沒有承諾;二、中國自主發展不變,從他國竊取技術也不變。換取時間就是要取得技術,換取空間則是要取得市場,不得不說,中國在市場競爭這方面,的確有下過工夫。

      貿易戰一直都在進行,本質上的爭端並沒有獲得解決,然雙方目前都有更重要的北韓問題要解,所以「以拖待變」應該就是雙方的短期均衡了。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