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陸遭美管制與關稅夾擊 全球半導體業也震撼(工商時報)
劉佩真

2024/05/31

轉載自<工商時報  名家評論>


劉佩真/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

美國政府近期宣布將從2025年起,對中國半導體進口關稅由原先的25%提高至50%,顯然美中科技戰在半導體的部分已由先進製程延伸至成熟製程,意圖藉由高關稅的方式來抵擋未來中國低價傾銷產品的可能性,等同美國對中國半導體實施管制、關稅夾擊政策,此舉對於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特別是台系業者亦將出現連動效應。

■防陸傾銷,美將中製半導體關稅倍增至50%

近年來美國對於中國所祭出的半導體相關管制政策,包括擴大外資審查、出口管制規範擴大、擴充制裁實體清單、納入禁止投資名單、加強防堵措施、聯合盟友抗中等,顯然美國對於中國半導體從上游到下游的合圍打擊逐步成形。特別是2024年以來美國持續加大對於中國半導體的管制與力道,且敦促德國、荷蘭、南韓和日本等盟國加入管制中國取得半導體技術的政策,堵住限制中方半導體技術的漏洞,目標是減緩中國在晶片製造和人工智慧(AI)系統開發的進展。方進一步於5月中旬對中國再增加37家實體清單,並正式撤銷英特爾和高通對華為銷售用於筆電、手機的晶片許可,管控目標皆鎖定先進製程、高階晶片領域所需的上中下游供應鏈。

然而,美國顯然也體認到,光管制先進製程相關領域是不夠的。畢竟中方已將部分資源轉向大幅量產成熟、中低階晶片,因此必須提早因應。事實上,從4月上旬美國和歐盟動作即可知接下來美方恐對中國半導體祭出進口關稅提高措施,意即美國與歐盟確認半導體行業中干擾因素的合作延長三年,並特別強調將關注來自中國的主流「傳統」晶片,雙方將分享有關「非市場」政策和做法的市場情報,稱這種現象在中國盛行,並且就應對全球供應鏈扭曲問題進行磋商與採取行動。

根據統計,大陸在0.18微米以上的產能規模,約占全球的20.5%,在0.18微米~40奈米製程的產能比重亦有15.6%,在40奈米~20奈米製程占15.4%,在20~10奈米比重則為14.8%。而由此推算,目前用於汽車、家電和醫療設備的傳統晶片約有60%是中國生產,而中國政府提供半導體業大量補貼,將在全球半導體的成熟製程、中低階晶片市場掀起價格戰。

對於中國而言,今年首季出口至美國占中國半導體整體出口金額僅有1.63%,因而美方調高中國半導體進口關稅的直接衝擊不大,反倒是要特別留意其他國家因美方的舉動而陸續放緩在中國投資設廠的速度,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半導體訂單去中化的情況將日益顯著。未來中國成熟製程、中低階晶片雖將以滿足內需為主,但恐因產能過剩,加上部分出口訂單受到影響而出現陸資企業彼此削價競爭而不利於獲利的情況。

■台廠有短多,但仍須審慎 應對紅色供應鏈

至於對台廠而言,美國對中國半導體進口關稅倍增至50%,則是呈現短多、中長期需觀察的情況。畢竟台積電與二線晶圓代工業者擁有不小的成熟製程產能,加上我國IC設計業為全球第二大,以及NOR Flash為全球第一大供應國,短期內可望接獲不少來自於其他國家的轉單。在中長期上,美國拉高對於中國半導體的進口關稅,應會更加確立台系半導體業者放緩在大陸的投資,甚至不排除陸續出脫持股、退出或淡化在當地的布局。然而面對紅色供應鏈未來在成熟製程、傳統晶片大量產能開出來襲,台灣二線晶圓代工業者、中小型IC設計廠商仍應積極展開應對措施。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