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AI數位典範的網路治理、新機會與農業落地
林欣吾
2505/07/09
|
AI已成為帶動全新科技與經濟發展典範的重要動能,不但全球主要國家及跨國企業都大力投資在算力、人才及相關應用,各行各業各類組織也都開始引進AI應用,期透過AI應用提高生產力與競爭力。在這個新典範趨勢下,台灣除半導體、資通訊業者必須掌握這浪潮帶來的需求機會外,也必須順勢引導各行各業掌握這波轉型升級機會、早期布建完善治理機制、引導各界具體掌握落地的做法訣竅。本季《台經月刊》的專題探索,將先討論因應這波新興數位趨勢的網路治理機制,接著則延伸討論AI所帶來的產業發展潛在新機會,最後則將討論在農業落地的具體做法。
近幾年來,數位應用普及讓各式各樣資訊廣泛且快速的擴散,除媒體內容、電子商務交易應用外,當然還包括個人隱私資訊、不實資訊、非法與仇恨言論,以及兒少不宜內容等不利於社會秩序與發展的訊息擴散;在AI技術日益成熟普及,潛在讓不當訊息的產製成本更低、更逼真,更容易讓人們與社會受害;為避免對人們及社會造成傷害,新型態網路治理政策與機制確有其必要,這是七月號專題所要討論的主要內容。
在七月號專題中,首先以歐盟最近幾年所建構的網路治理相關法制,如GDPR、DSA及AI Act等為起點,它除要求企業法遵外,更提出可能的「非法仇恨言論」、「不實資訊」等具體行為進行規範;再者,為有效因應源於廣泛數位資訊所導致的詐騙議題,本期分析澳洲與新加坡分別建構有系統防治與回應的體制架構,兩國政府的政策思維都從產業管制機關權限出發,如競爭與消費者保護、金融、資訊通信媒體等,建構起業者與消費者分攤責任框架,讓各類業者及消費者都擔負起應負與應注意的責任;第三,為了防止不當內容對兒少的傷害,跨國管制機關提出全球線上安全監理機關網路(Global Online Safety Regulators Network, GOSRN)倡議,歐盟、英國及澳洲都在既有法制架構下,對相關業者,如數位平台集資通訊服務業者,相關行為提供具體的規範內容。以上這些管制新趨勢,除提供國內相關政策的參考外,也對國內有興趣進入歐盟、英國、澳洲等廣大市場業者建立合規法遵有所幫助。
八月號則聚焦在AI當前的競爭環境、進展及未來產業發展機會。AI技術、應用推進及普及化速度之快,從鑑別式AI到生成式AI,超越過去20年來各種數位科技應用;特別是生成式AI,在過去一年多來,新模型與新應用的推陳出新,幾乎是每季數變。再者,完成一個生成式AI模型的成本動輒數千萬到數億美元,需龐大算力、數據資料,這些都是台灣啟動與發展生成式AI的高度進入障礙;在2025年年初,中國DeepSeek模型,透過如蒸餾法、混合專家模型、輔助無損失負載均衡等資訊工程技術,開啟全球各界以適當成本發展小型LLM的希望。特別是開發出小型LLM基本模型(Foundation Model),有機會讓各行各業業者能加值成為特定專業模型,透過這樣的專業模型降低企業營運成本,開發新產品進入新市場。
DeepSeek的出現,背後有著美國與中國在AI發展路徑與速度競爭的影子,八月號也對此進行討論分析,提供推演後續全球AI競爭格局的基礎;接著,AI的應用,除了將有機會透過特定領域小型LLM模型,藉著雲端或者是Edge方式在各行各業落地外,還有幾個全新的產業機會正浮出檯面。例如連結各個層次通訊技術的無人機,特別是當中所需要的關鍵零組件、軟硬體系統整合及協同操作平台等;又如,預期將結合鑑別式及生成式AI技術所形成的全新機器人領域,這除近年智慧工廠所需的無人及協作機器人外,服務機器人,甚至是最新的人形機器人等都將會是這波AI新典範所驅動出來的潛在新興產業機會。
其實,只有數位技術與AI發展方向並不夠,還需要在各類的組織真正落地。九月號就以農業為例,討論如何將數位、智慧技術在農業領域落地。台灣已經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說台灣不但在消費規模將開始逐漸降低,同時潛在勞動力投入規模也將會逐漸下;勞動力下降第一波影響的就是農業領域;這是為何必須積極在農業領域推廣數位、智慧應用落地的原因。
在九月號,以農業組織中應用科技與智慧化角度推動轉型概念的深度說明為起點,這包括需定義原本需要耗費人力與時間的工作、建構可解決問題的系統及可視化平台與操控界面,以協助農民可以便利的完成工作;接著,解析目前已經出現的幾種應用模式,例如配合天氣進行澆灌與施肥、監視農漁作物狀況、透過無人機施肥等,未來還可能結合中期的氣候變化,預擬規劃投產的作物種類等,同時以具體案例展現這些結合數位智慧技術的落地案例;第三,由於台灣農戶規模比較小,經常沒有足夠的技術與資源可以有效讓智慧化方案落地,公私協力機制及科技服務業者就是個非常需要商業機制與方案,具體可如何規劃落實,就是本期將要具體展現的一環;最後,農業的發展,除協助台灣農產品的供應韌性外,農戶的收入也是個必要的考量,在農業數位與智慧化後,農產如何出口國際市場,甚至將台灣數位與智慧化的技能與服務模式輸出,也將有助於協助台灣提升農戶收入,及創造農業科技服務業擴大發展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