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推英語為第二語言從三步驟做起(新新聞)
高仁山

2018/04/03
      行政院日前指示教育部進行「推動英文成為第二官方語言」的相關研究,教育部也已成立「英語推動委員會」做研究評估,各界也開始探討台灣應如何打造國際化英語友善環境。

      回顧台灣的英語政策,幾乎是以學校教育去做規畫執行。

      然而要打造國際化英語友善環境,單從教育著手,無法讓政策全面融入民眾日常生活,長期而言將造成整體國民英語力發展受限。因此,推動英語做為第二語言,對台灣而言將是英語政策改革的一大契機,在政策的規畫上,應提出以國家整體政策來主導的具體方案。

      從經貿外交角度來看,「推動英語做為第二語言」的整體策略應從原本的教育面做延伸,向上連結與外來投資貿易相關的制度面,向下連結至影響外交軟實力的社會面,形成由上而下的政策思維,也就是從政府做起,向下帶動學校教育,最後再落實於社會大眾。

      依循此架構,筆者規畫一套雙語化三步驟行動方案如下:
一、官方文件雙語化:針對各類政府文書與資訊全面建立中、英文兩套官方文件,範圍包括涉外事務表單、相關法規、市政新聞與市政活動資訊等,建議可從觀光、投資等外籍人士較常申請的文件先著手。除了書面資訊以外,也應提供相關人員英語培訓,增設英語服務窗口。
二、教育課程雙語化:從國小到大專的各級學校課程提供中、英文內容,以及中文與英文授課的多樣選擇。
三、食衣住行雙語化:目前台灣只著重於招牌/指標資訊或書面文字的英語翻譯,未來應深入至文化溝通層次,針對食衣住行相關產業之從業人士進行英語培訓,並設定指標,讓各行業能藉由英文向外籍人士推廣觀光魅力與在地價值。

      上述以國家經貿思維所建構的行動方案下,地方層級的推動與落實是關鍵。現今台灣面臨的國際政治情勢,使得城市間的交流更顯重要,凸顯出以地方層級來打造英語友善溝通環境的必要性;再加上台灣有許多地方城市相當具有特色,以地方量身規畫英語做為第二語言的政策,更能讓大眾確實融入整體英語環境的轉型。

未來中央政府在推動英語做為第二語言時,建議以「中央補助,地方規畫」的做法來推動,將其視為台灣各城市國際化的基礎建設,提供資源與補助給各地方政府,讓城市參考上述三步驟進行規畫,方能達成塑造國際化英語友善環境的目標。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