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解讀印太經濟架構(IPEF)意涵(工商時報)
邱達生

2022/05/27
轉載自<工商時報  名家評論>

文/邱達生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美國總統拜登於今(2022)年5月23日在日本東京宣布成立「印太經濟架構」(IPEF),創始會員國包括美、紐、澳、日、韓等五個區域工業化國家;東協中不包括緬甸、寮國、柬埔寨的其他七個成員國;以及在區分「印太」與「亞太」區別定義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印度。IPEF成員的加總GDP占全球的四成,是比RCEP及CPTPP更大規模的經貿架構。

相較於RCEP,紐、澳、日、韓與東協七國等11個國家為重疊成員,另外RCEP號稱以東協為核心,且中國具備顯著的主導角色;而IPEF的主導國顯然是發起此架構的美國。因此這11個重疊成員國如何一方面擴大在RCEP的市場進入商機、提升福利效果,但另一方面又必須遵守IPEF的認定標準,特別是在美中貿易與科技戰持續進行的當下,其所面臨挑戰將會很高。所以日後這些國家在重重限制下推導出的最適化決策,非常值得我們觀察與參考。

美國白宮同一時間發布的新聞稿聲明,開宗明義指出:美國是印太地區的經濟強國,因此擴大美國在該地區的經濟領導地位對美國勞工和企業及該地區的人民都有好處;該聲明進一步指出,IPEF將強化美國勞工與中小企業的競爭力。此外,因應通膨壓力是當前美國政府要務,而IPEF有助於讓提供美國需求的供應鏈更具韌性,來幫助降低成本,目的為保護美國消費者免受通膨的持續衝擊。在IPEF的13個成員國中,目前以美國的通膨最高,所以這也是拜登政府面臨年底期中選舉考驗前,必須盡快解決的問題。

IPEF提出四大關鍵支柱:連結經濟、韌性經濟、潔淨經濟與公平經濟。在連結經濟上,美國表示將建立數位經濟的高標準規則,包括資料跨境移動標準,同時希望解決線上隱私保護等問題。其實美國已經在今年4月,與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菲律賓及我國共同發布「全球跨境隱私規則宣言」,將會成立「全球跨境隱私規則論壇」,來促進資料自由流通與有效的資料隱私保護。

韌性經濟上,美國打算提升共同預測能力,以防止供應鏈的斷鏈風險。因此美國計畫建立一套早期預警機制,並且繪製區域礦產品生產與運輸的相關供應鏈系統。所以可以得知IPEF想要建立的供應鏈韌性,是從最上游的原物料供應到最下游的終端消費產品都包含在內。

潔淨經濟方面,美國則將在潔淨能源、減碳與促進高薪工作的基礎設施方面尋求與成員國的共識。最後在公平經濟上,美國表示將尋求制定與執行符合「公平經濟」的稅收、反洗錢及反賄賂制度,相關規定將包括成員國之間必須履行交換稅務資訊的義務。在因應氣候變遷上,IPEF如何取得共識、建立多邊標準,且不違背新興市場成員,諸如印度設定的2070碳中和目標,值得觀察。此外在公平經濟上,美國的意圖應該是以抑制貪腐與避稅天堂管道,進而提升資金進入美國市場的投資誘因,但在交換稅務資訊上,著實挑戰著成員國稅制透明化的程度。

我國雖未能成為IPEF第一輪成員,但四大關鍵支柱中確實有我國可以著力的面向,諸如數位經濟的資料隱私保護決心與高科技產品在供應鏈的優勢。姑且不論未涉及市場准入的IPEF未來能否提出更進一步的經濟誘因,但事先掌握IPEF標準設計的意涵及其未來發展,將有助於做好準備、因應未來有機會加入第二輪成員的影響。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