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工商時報 名家評論>
文/劉佩真■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
有鑑於台積電的技術領先地位、戰略物資的重要性、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使其成為地緣政治家們極力爭奪的焦點,特別是在美國川普總統上任之後,因Intel經營頹勢日趨顯著,美方賦予台積電要讓美國半導體製造再次偉大的重責大任。
全球大環境的形勢變化,加上美國川普總統的強勢作風,特別是美方掌握半導體重要生產要素,或是可利用長臂管轄左右盟友的出貨,包含先進製程所需的高階半導體設備、EDA、核心關鍵晶片,同時反壟斷議題也是美國可操控的工具。
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製造領域擁有絕對的技術優勢,特別是在最先進的晶片製程方面,而高階晶片是現代科技產品,如智慧型手機、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的核心組件,同時技術領先地位使得台積電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任何國家或地區若想在科技領域保持競爭力,都必須仰賴台積電的產能。
況且半導體業特別是先進製程,已被視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其重要性不亞於石油或天然氣,在美中科技戰的背景下,掌握先進晶片供應鏈的控制權,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更由於台積電在先進晶片製造領域的壟斷地位,因此成為各國爭奪的目標。
再者,台灣的特殊地緣政治位置,使得台積電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因而各國都擔心潛在的衝突可能導致台積電的產能中斷,進而對全球科技產業造成災難性影響,故各國積極尋求分散晶片供應鏈,並試圖將部分產能轉移至自身境內,特別是美國過去十幾年來不斷將半導體製造生產基地遷往亞洲,致使境內量產比重不斷下滑,更激起此次川普總統的憂心,而希望能讓台積電加快並加大於美國的投資,以協助在地化先進製程的落腳與扎根。
但值得一提的是,相對於台積電對於美國長期性大規模的投資狀況,對於台灣本身也並未放慢腳步,此從台積電高雄廠將提前擴產,2025年3月31日大陣仗舉辦2奈米廠擴產暨上梁典禮則可看出,公司持續展現深耕台灣的決心,強調投資台灣腳步不變;而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即在先前總統府記者會上表示,會在台灣要蓋11個生產線,並積極在台灣擴廠。
盤點台積電後續的台灣廠,有台積電竹科寶山可擴充四期、四個廠,高雄廠區面積則可達五期、五個廠,另外南科廠區亦可能動態升級產線、導入2奈米乃至A16等製程,再者尚有中科廠房未來有機會導入1奈米製程,顯然持續擴大在台投資、先進製程根留台灣也是目前台積電另一個公司營運的重點。畢竟本島上中下游群聚效應顯著而即時支援、產業生態系成熟、供應鏈高度配合、工程師24小時隨時待命的情況下,此則是在台灣以外的地區無法進行複製之處。
台灣先進製程的產能營運與帶給台積電的獲利,將是公司重要的根基,此對比美國生產成本高、人才恐面臨短缺、供應鏈尚不完整、工作文化差異大,則更可凸顯台灣作為生產重鎮的獨特性,顯然未來台積電仍會窮盡一切力量維持在台投資、先進製程根留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