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擁抱運動產業數位化時代
陳冠瑜

2018/09/19

    我國運動選手日前在印尼雅加達舉辦的亞運會上勇奪17面金牌,運動實力綻放國際,然而榮耀的背後是運動員長期訓練以及經驗的累積。目前各國備戰國際或區域性大型賽事,除了傳統的訓練方式外,也可透過精準的運動科學使訓練更有效率並提高贏取比賽的機率。
 

    運動科學亦是一門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學問,其研究重點為運動如何影響人類健康及如何訓練才能強化運動表現。從19世紀開始,與運動科學相關的研究逐漸興盛,然而除了外在運動行為的基礎資料(運動時間、速度、疲勞程度等)外,分析心律變化更成為瞭解身體反應的關鍵。
 

圖1 :運動科學涵蓋領域

藍色:傳統運動科學涵蓋領域,橘色:數位時代運動科學新發展領域

 
 

     心律是目前少數能在運動中與運動後被量測與觀察的運動生理數據,它能如實反映身體當下狀態。早在1980年代,芬蘭公司Polar Electro已展開一連串心律與運動強度及乳酸間的關聯性研究,就此打開運動生理學研究的新頁,也使得運動科學的研究由只重視外顯運動狀態逐漸跨入由內而外,強調生理反應與外在狀態之間的歷程。如何使用與解讀心律是很大的學問,經數十年的探究,科學家們得知可以藉由心律值來判讀外在定義的運動強度,例如:時間、速度等對於身體負荷的影響。
 

    在運動生理學數位化的旅途上,以球類運動為例,美國職籃NBA與職棒大聯盟MLB藉由球員運動數據的蒐集與分析讓運動統計發揮強大的威力,進而影響職業球隊的勝率。當中值得一提的是棒球統計學「賽伯計量學」 ( Sabermetics),此學說出自70年代末期,當時棒球領域已有一系列關於球員表現的統計分析;知名棒球統計學大師Bill James將美國棒球研究學會(Society for American Baseball Research, SABR)針對棒球統計數據所做的一系列分析命名為「賽伯計量學」。
 

    2002年MLB奧克蘭運動家隊的傳奇紀錄,證明了統計分析對賽事有決定性的效果。當時的球隊經理Billy Beane放棄主觀判斷並改以客觀統計數據分析,成功帶領球隊追平MLB 20連勝的紀錄。
 

   運動統計分析的重要性並非曇花一現,其市場規模預期將由2016年的7.6億美元成長至2023年的155億美元,由此可見數據統計分析已是任何職業球隊或娛樂產業不可或缺的工具。
 

      過去台灣的運動產業多仰賴教練、訓練、器材、行銷、材料科學等從業人員投身其中。在數位化後,因應軟硬整合的趨勢,電子/軟體業等在運動產業裡也開始扮演關鍵的角色,數理統計的人才也相競投身運動產業進行大數據分析。我國具備完善的電子產業鏈和高水準整合能力,這也是我國在行動穿戴裝置的關鍵優勢。但不可否認的,目前台灣仍缺乏競技運動科學資料庫以及處理大數據分析運動員表現專業人材。由此不難發現,運動科學人才不再是以單一需求為定義,而跨領域人才在數位時代裡將更顯珍貴。
 

    我們在觀賞運動比賽之餘,可以思考一場精彩的賽事是由多少不同產業的人聚集與貢獻才能完成,台灣如果能在運動產業數位化成長的潮流扮演關鍵角色,將有機會讓經濟呈現大幅度成長。但重要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準備好用長期經營的心態培養跨領域的優秀人才進入運動產業領域?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