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夜經濟發展的機會與挑戰(工商時報)
錢思敏

2019/08/05

「夜經濟」是中國大陸各省近期強力推動的政策,主要著眼於促進內需消費,擴大提振經濟的目的,推動夜間經濟可以運用夜晚的人潮帶動另一波消費力道並且促進就業,而現代人生活型態轉變,晚睡晚起的生活作息也是活絡夜經濟發展的助力,上海市更特別設置「夜間區長」及「夜生活首席執行官」來推動夜間經濟和管理夜間企業的營運。

在台灣,夜經濟由來已久,從庶民的夜市小吃購物文化,到101、貓空、陽明山等等各地夜景,夜間遊河、遊湖、遊港、離島夜間釣小管等特殊活動,擴大到各種節慶活動帶動的夜經濟,例如春吶音樂節、聖誕、跨年晚會、煙火秀、各地的元宵燈會等,今年屏東大鵬灣所舉辦的台灣燈會活動,累計突破1,339萬的參觀人次,單日觀賞人次達到182萬人次,算是相當成功的一次夜間慶典活動。

每到夏日有所謂期間限定的夜宿海生館、博物館、動物園等活動,鄰近日本各地則有所謂的觀賞夜櫻、夏日祭典、花火節,搭船遊港或遊河派對的旅遊行程,韓國東大門24小時不間斷的購物商場,新加坡的夜間動物園也是極有特色的景點,夜晚豐富的活動,應不只侷限於舞台劇或戲曲等表演藝文活動、運動比賽、看電影、健身、去酒吧、24小時書店或是圖書館等室內活動的範疇,而夜經濟的城市管理更是一門學問。

夜經濟需要結合城市的各項配套措施,像是交通運輸動線需要能把消費者安全的送回家,因此,夜間公車、捷運地鐵的收班時間,必須配合城市的活動脈絡,再者,治安環境良好也是發展夜間經濟的基本條件。台北已是全球知名的安全城市,夜間運輸工具也延駛到凌晨1-2點,是很適合消費者夜晚出遊的城市。

台灣夜市融入一般住商混合區已久,就算是新開發的夜市,也有一套夜經濟經營學。夜市首重處理環境衛生與垃圾的問題,再者,餐飲油煙也需要處理,噪音過於吵雜或是燈光讓周遭住民受到干擾,也必須要加以控制,對於交通不方便的夜市,停車場空間要足夠,這是夜市經營的基本門檻,而真正能讓消費者願意踏出家門而一再重遊的則是創意與特色。

夜經濟的競爭來自於對消費者時間的爭奪,如何讓消費者的關注力由線上移到線下的體驗經濟,而且願意親身體驗夜晚的生活,可以說「夜經濟」的競爭就來自足不出戶,寧可打怪、追劇來殺時間,所有消費都是網上買、網上叫外送的「宅經濟」,因此,夜晚可以創造什麼創新創意的消費活動足以吸引消費者,是夜經濟能不能有源源不絕活力的關鍵。

在台灣,夜經濟的危機來自於人口老化以及勞動的「一例一休」政策。人口老化代表作息時間將逐步提前,消費力道無法觸及夜間外出消費,高齡化社會能否創造夜間商機,恐怕相當困難,再者,夜晚經營的勞動成本墊高,許多小店寧可選擇晚上不營業,或是以整個假日都不營業來因應勞動成本的增加,而限於晚間營業的各種活動,就只能減少人手、犧牲獲利或調高價格等經營策略改變來因應,店家夜晚不營業或夜晚出遊費用提高,都將使消費者玩興大減,不利於夜間經濟的推動,這些台灣經驗都很值得中國想發展夜經濟的都市參考。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