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該正視台灣創業家教育的重要性了(工商時報)
林欣吾

2019/05/30

      台灣中小企業早期「提著皮箱闖全世界市場」的拚勁,展現了台灣成功經濟發展的「創業家精神」。但是,到底台灣當前的創業家精神狀況如何?

      對台灣整體創業家精神的衡量,直到近幾年(2012∼2018)參與全球創業觀察調查計畫(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才有機會看到國際比較的結果。

      GEM的調查標的並不是創業者,而是對一個國家的成人(18∼64歲)進行抽樣調查,這樣的調查所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成人的創業態度。在GEM的調查問卷中,有兩個題目與創業家精神高度相關:「創業認知機會」及「創業認知能力」。前者想要了解的是否認知到周遭有創業機會。後者想要了解的是,是否已經具備創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及經驗。

      在GEM所觀測的創業中,大致按經濟發展程度及創業目的,將創業區分成需求型驅動創業(necessity-driven entrepreneurs)及機會型驅動創業(opportunity-driven entrepreneurs)。其中,後者主要是因為發現到具有貢獻或影響力的機會,所以進行創業的創業者,這類的創業者比較會出現在經濟發展程度相對較高的國家或地區。

      相較於機會型驅動創業比例較高之國家如美國、荷蘭,台灣在「創業認知機會」及「創業認知能力」兩項指標相對落後。同時在「創業認知機會」這個指標呈現持續下滑,在「創業認知能力」則是相對平穩,在2016年起微幅上升。這些指標的相對位置與趨勢大約指出台灣整體創業家精神,相對於國際間領先群,存在著持續精進的空間。

      根據荷蘭創新基金會對於荷蘭政府歷年來如何推進創業家教育所作回顧指出,荷蘭政府在2005年時在檢視青年就業問題時發現:想改善年輕人的就業問題,促進青年人的創業家精神是個非常關鍵的管道,同時也認為創業家精神正是促進生產力成長及經濟創新動力的重要來源。同時,也發現到幾個關鍵的瓶頸:1.創業家精神的重要性,並未受到一般教育體制充分地認知;2.學校教師們並未獲得充分的創業家教育;3.進行創業家教育的教材並不充足。

      荷蘭政府首先切入第二個瓶頸:教師。2005年由多個部會,共同倡議「教育及創業家精神行動計畫」,開始積極鼓勵各教育機構整合創業家精神到它們的學程及組織中,除了補助外,也建立機制對擁有創業家能力的教師進行認證,鼓勵讓擁有創業家能力成為教師職涯中的重要經歷(curriculum)。其中,對於實習階段的教師們更是被鼓勵需要充實相關知識,並且從實務落實過程中體會創業家精神。

      另外,為協助學生擁有實際創業的能力,除了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果與品質更嚴謹的要求外,也鼓勵學生組成團隊設立青年事業(junior company),透過五個步驟,讓學生真正面對真正創業過程所應面對的挑戰。

      第三,為鼓勵學生積極累積創業的能力,荷蘭政府也推動「創業家護照(Entrepreneurship passport)」,記錄學生在校期間所累積的創業家能力,以作為教育體制與實際事業營運過程之間的溝通橋樑。

      更為重要的是,荷蘭政府雖然沒有將創業家教育設定為特定的學程,但隨後鼓勵小學、中學及技職體系導入創業家精神養成的教育內涵,更鼓勵大學全面的強化創業家精神的養成。

      歷經多年的努力,不但讓荷蘭在GEM的調查結果中,明顯呈現成長的趨勢;荷蘭高等教育體系支持創業家神發展及創新的成果,也獲得OECD的肯定;同時,近年荷蘭整體競爭力,也經常居歐洲領先地位。

      當前科技社經環境變化飛快,創業家精神不但對於創業有所幫助,擁有能自主學習、自主前進且符合一定社會價值等創業家精神的人才,對於一般企業的發展也相當有所助力。

      為翻轉台灣近幾年兩項高度與創業家精神相關的指標呈現停滯,或相對表現落後的狀態,進而對台灣持續經濟發展產生實質貢獻,顯然政府必須正視創業家教育了!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