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川普連環招 台半導體疲於奔命(中國時報)
劉佩真

2025/04/04
轉載自<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雖然晶片並未在4月2日美國宣布課徵對等關稅的清單中,但川普總統隨後表示很快會對進口半導體和藥品加徵關稅,同時市場最懼怕的台積電救援Intel議題,據外媒報導已有雛型,甚至近日也傳出格芯與聯電合併的新聞,一波接一波的攻擊,顯然川普積極要改變半導體產業的競爭結構,台灣半導體恐在劫難逃,相關措施也將影響半導體產業未來的景氣。

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Information近日報導,Intel與台積電已達成初步協議,將成立一家合資企業來營運Intel的晶片製造工廠。川普已多次提到,美國過去曾是半導體產業的「王者」,在晶片製造領域處於領導地位,也就是美國曾經擁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但現在幾乎失去了所有市場;川普於4月2日又再度佯稱台灣偷走了美國的晶片和半導體產業,顯然台積電3月初加碼對美國投資1千億美元的計畫仍無法滿足川普。

事實上,川普的言論反映他對美國半導體產業現狀的擔憂,以及期望重振美國製造業的決心,在此情況下,市場也深怕美方對於台積電甚或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要求恐不僅於投資美國,美方背後隱藏的盤算令台灣業界畏懼。

以加徵關稅而言,擁有轉嫁能力、在中國以外有海外廠的業者相對有因應的空間,若無上述條件的台系業者則位居弱勢;大型半導體業者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中小型業者可能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川普2.0相關政策正加速台灣半導體產業朝向M型化發展。

後續我半導體業者更怕的是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將阻礙國際貿易,減少全球經濟活動,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貿易緊張局勢恐導致企業投資意願下降,消費者信心受到影響,進一步抑制全球經濟成長率的表現。特別是關稅可能導致電子產品價格上漲,進而影響終端需求。此意味半導體所面臨的終端應用市場需求存有未如預期強勁的疑慮,進而間接影響台灣半導體業者的出貨量和合併營收的表現。

台灣半導體業者仍可能面臨客戶要求分擔關稅成本的壓力,這也難免導致業者獲利受到影響;長期而言,台灣半導體產業仍需面臨成本轉嫁、供應鏈重組和終端需求變化等多重挑戰。

至於美方對於我晶圓代工雙雄所採取的策略更令人憂心,畢竟台積電救援Intel,不論是對於公司或是台灣半導體業,將是無法承受之重,主要是過程中台積電的關鍵技術機密是否能完全不外洩充滿風險,況且扶植自身的競爭對手,中長期會有搶食自家訂單的挑戰。

至於聯電與格芯若合併,恐會強化美國成熟製程能力,特別是合併後的公司據報導將優先在美國進行研發投資,並可能成為台積電在成熟製程方面的一個替代選擇,且會將總部設在美國。面對美方一波波的襲擊,台灣半導體產業未來將疲於奔命。(作者為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