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日歐EPA作法的啟示
許碧書
2017/11/06
|
今年7月甫達成的日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框架協議後,於10月13日在東京展開首席談判代表會議,雙方再就投資領域項目部分進行磋商,除了確認協定條文制定的工作進度外,對懸而未決的問題也力求儘速解決,期在今年內實現達成最終協議的目標。其實日歐EPA協議的達成,再度啟動區域經貿整合新局,連同9月間東協與香港達成FTA與投資協定(BIA)談判,將在11月正式簽署,在在顯示出其他國家並不會因美國總統川普擴大貿易保護主義的摯肘而放緩全球化的腳步。未來FTA仍會持續遍地開花,台灣要結連國際,自然在區域整合議題不可以缺席,而面對雙方談判中爭議歧見,我們的戰略是否應該調整?
從區域經貿整合布局來看,當多邊談判陷入停滯不前,許多國家紛紛轉向FTA方式,期望透過關稅減免及非關稅障礙的排除,促進雙方貿易的成長。像歐盟以往重視區內成員的擴增與鄰近國家的結盟,但自2010年起推動東進政策,要與亞洲國家建構FTA,目前除了完成與韓國、新加坡及越南簽署FTA外,日歐EPA談判完成,日前也表示將恢復與印度EPA談判。同樣地,日本在區域經貿整合布局的重心是與鄰近的亞太國家結盟,歐洲部分只完成與瑞士簽署EPA,日歐EPA的突破不僅降低2011年歐韓FTA生效的衝擊,也有助日本向亞太以外地區擴展洽簽EPA。
以日本為例,為提高EPA覆蓋率,2010年便將2004年制定的「對農林水產領域給予保護」(推進EPA的基本方針)政策轉變為「策劃必要且適切的根本性國內對策及必要之財政措施與財源」、「推動農業結構改革,提高日本農業競爭力」,以化解農民對推動EPA的疑慮。特別是為了爭取農民對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支持,將農林水產轉為「攻擊型農林水產業」,除了農林水產品與食品出口額設定2022年之前要達到1兆日圓的目標,另亦補貼採用日本產食材的海外餐飲店等進行海外市場的布局,以帶動日本農林產品出口。
而在日歐EPA達成後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等綜合對策總部」會議,安倍首相表示日歐EPA和TPP都是日本經濟成長戰略的王牌,要匯總有效對策,因此,要減輕對開放市場後對奶酪等乳製品生產者、畜產農戶及木材產業的影響,以強化體質提供後盾,強調「將轉守為攻,力爭採取萬全舉措,使有積極性的生產者放心投入工作。」。因此,制定日歐EPA國內對策基本方針 ,也要將EPA對策加入2015年制定的「綜合性TPP相關政策大綱」。
雖然在台日產業競爭情勢不若台韓,日歐EPA對台灣的直接影響並不如韓歐FTA。但日歐EPA的結盟到近期香港與東協FTA完成談判,更凸顯出台灣突破區域經貿整合困境的急迫性。尤其台灣在2013年與紐西蘭及新加坡簽署經濟合作協議(ECA)後,相繼的其他協議談判呈現停滯,以日歐EPA協議所涵蓋自由化標準非常高 如TPP,若台灣想爭取參與TPP以及區域全面夥伴關係協定(RCEP),除了對經濟自由化與經貿法規鬆綁有具體的行動方案之外,也應汲取過去談判的經驗,對國內屢次出現的爭議性事項,如國內受害產業、美豬和美牛等肉類產品、日本福島核災區農產品進口等議題加以深入研判,以確定的立場,並與民間進行實質溝通且要有戰略思維,對受害產業設計能轉守為攻的輔導、協助方案,增強民眾信賴感,如此一來不僅能在TPP與RCEP推進過程中,好整以暇搶占先機,也有利於加速推動其他可能進行的雙邊經貿合作關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