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關注

亞太自由貿易區 (FTAAP)前景撲朔迷離
周子欽

2016/05/31

在WTO杜哈回合談判正式破局之後,世人對全球經貿體制的關注,似乎更加傾向於方興未艾的雙邊與區域貿易協定(FTAs/RTAs)。在亞太地區,目前似乎是以去年剛完成談判,正在進行各造國內認可程序的TPP,最為光芒耀眼。其他如由中國主導的 RCEP,中南美國家組成的「太平洋聯盟」(Pacific Alliance),甚至一直如鴨子滑水的「中日韓FTA」等,都在競逐亞太區域整合的桂冠。在亞太經濟合作(APEC)舞台上,則有一项含蓋APEC所有21個會員體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刻正進行研究中。由於其涵蓋本區幾乎所有重要經濟體,其未來的總體效益亦非以上諸倡議可比。我國做為APEC成員之一,搭此順風車也將一舉掃除被區域整合趨勢排除的憂慮。
然而,FTAAP在APEC的發展,陷入撲朔迷離的狀態。今年FTAAP此議的主要進度在於完成一份「共同策略性研究」,藉以凝聚各會員體共識,思考FTAAP的前路。中國大陸主張此一研究完成後,應盡早於2020年之前開始談判。美國、日本則希望各方將注意力集中在TPP的國內程序,避免節外生枝,故極力予以阻止,甚至拖延各方對該研究內容形成共識的時間,以消解「研究後立即談判」的可能性。雙方攻防之勢,猶如2014年此議剛剛在APEC浮現時的模樣,挑戰APEC注重共識、和諧的精神。
但若將分析的格局放大,便不難發現這些「熱議」難掩一項事實:相較於2014年,今天FTAAP在區域經濟整合戰場上的位置,已然大大偏移,重要性日衰。
首先,就全球層次言,甫於5月27日閉幕的G7高峰會,就全球貿易體制的演變,緊接在宣示對多邊貿易體制的支持之後,G7提出鼓勵透過區域貿易協定(RTAs)來實現貿易自由化,具體點名TPP、日歐經濟夥伴協定、TTIP,以及歐盟、加國之間的全面性經濟與貿易協定。在WTO杜哈回合破局的情況下,已開發國家企圖以彼此之間的高品質雙邊或區域協定,重新構築全球貿易體制的基礎,最終使WTO得以在這基礎上以更高的標準重整多邊貿易體制。
其次,在亞太區域層次,TPP上接前述全球佈局,在本區域則以領先者的姿態壓制或引導其他雙邊或複邊協定。相對地,RCEP已久未傳進度。印度雖被視為RCEP當中重量級的成員,自去年11月起也傳出積極思考與美國簽訂FTA。中國則改以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為重點。
 最後,TPP雖然在各成員的國內認可程序中,面臨變數,但全球與區域經貿戰略的考量,位階仍高於這些干擾因素。在美、日克服內部因素後,TPP仍將付諸實踐,並朝向擴大成員與議題覆蓋的方向前進。
故整體而言,亞太地區「G2」格局下的經貿戰略競爭,美方以TPP為主要武器,中國大陸則積極經營「一帶一路」戰略。在RCEP已然消沈,而「一帶一路」難以短期奏功,對中國大陸而言,FTAAP在缺乏兩者支撐的情況下,只能在形式上牽制TPP。FTAAP的實踐道路,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