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關注

RCEP力爭年底完成談判,台灣怎麼辦?
吳福成

2016/08/30

今年下半年以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加快速度密集談判,包括6月在紐西蘭舉行第13輪談判、8月初在寮國召開部長會議,以及最近在越南舉行第14輪談判、10月中旬將在中國大陸舉行第15輪談判,其背後展現的是各成員國一致心願:儘早完成談判。若以目前的談判進度來看,今年底RCEP達成談判並不是沒有可能。相對地,台灣積極要先加入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雖已簽署,但反對批准聲浪巨大,生效實施前景不明。如今面對RCEP力爭年底完成談判,台灣又該怎麼辦?
RCEP由東協10國所發起,邀請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印度、澳洲和紐西蘭等國共同參加,也稱10+6,並於2012年11月啟動談判,目標是要消除區域內貿易障礙、創造和完善自由投資環境、擴大服務貿易,其自由化程度將高於東協與其他6個成員國已經簽署的五個10+1自由貿易區。目前RCEP 16個成員國總人口數約占全球的一半,國內生產總值〈GDP〉、貿易額和吸引外資額各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堪稱當前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談判。
今年8月初在寮國召開的RCEP部長會議,由於與會16國對全面自由化的立場壁壘分明,一度為今年底完成談判的目標蒙上陰霾。據悉,中國大陸和印度不同意採取統一關稅,主張應視各國發展情況而定,但已加入TPP的日本、新加坡、越南、澳洲和紐西蘭等國為加速促進本國企業的進出口,都支持RCEP應制定自由化程度高的貿易規則。另外,經濟發展程度較慢的寮國、柬埔寨等國對推動急速的自由化則抱持慎重態度。
特別是印度因無法躋身TPP轉而關注RCEP,希望藉此提高在亞洲市場的參與程度,但考慮本身與RCEP尚存在貿易逆差,也對大幅調降關稅持審慎立場,並要求其他成員國開放對印度軟體產業有利的服務業市場,同時也應放寬簽發VISA給印度軟體工程專業人員的不當限制,並以此作為同意降低關稅的交換條件。由於其他成員國無法同意印度的要求,遂導致這次RCEP部長會議只好放棄發佈聯合聲明。
不過,有鑒於全球經濟環境持續不佳,RCEP較多成員國都傾向儘快完成談判,以獲取區域整合的經濟效益,日本因對RCEP區域的出口占整體出口超過40%,高於對TPP國家的約30%,是希望RCEP加快腳步談判。中國大陸也提出四項積極性建議,包括力爭早日結束RCEP談判、照顧不同成員的關切、整體平衡推進談判、支持東協引領談判等。印尼更透露,已和其他東協國家貿易部長就推進RCEP於2016年底前簽署的路線圖達成共識。
較為樂觀的訊息是,日前剛在越南結束的RCEP第14輪談判已進入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智慧財產權、規則、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出價要價的關鍵階段,至於尚未達共識的部份議題也決定移至在天津舉行的第15輪談判繼續努力解決,各國均同意儘快完成談判。由此推斷,RCEP力爭在今年底前達成談判,並發布建立RCEP的路線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反觀台灣過去一段期間國民黨和民進黨都積極推動加入TPP,這也是難得一見的「國民共識」,但對是否加入RCEP的立場則有嚴重分歧。如今美國「反TPP」聲浪巨大,TPP生效實施前景不明,遑論展開第二輪新成員談判。相對地RCEP談判不排除在今年底完成,並建立一個新型的東亞經濟整合模式。也因此,台灣要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除應按照既定策略尋求加入TPP第二輪新成員談判的機會,這也是蔡英文總統的施政重點之一;另外,台灣也應同時投入更多資源以爭取參與RCEP的可能性,因為RCEP係開放與東協簽署FTA的夥伴國與「其他外部貿易夥伴」參與,並未明白限制其他參與成員必須以「主權國家」為限。
總之, RCEP畢竟是目前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和投資地區,也與台灣存在著比TPP更為緊密的產業分工格局,而目前政府正在推動的新南向政策,其涉及國家與RCEP16個成員國完全相重疊,所以如何有效把動新南向政策與參與RCEP策略連結起來,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