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社論

推動企業大小攜手公私協力以因應全球經濟變局
台經院

2022/11/09
2022年國內外經濟情勢詭譎多變,原本於年初各界預期將是迎向疫後解封百業復甦的一年,然而歡欣的氣氛在本年度第一季即遭逢各種灰犀牛狂奔所造成的效應而逆轉。依IHS Markit於年初之估計,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4.2%,我國主計總處則估計台灣2022年經濟成長率將為4.42%,新台幣匯率於年初亦曾突破28元對1美元之水準。然而,至2022年第三季底,IHS Markit所估計之全球經濟成長率已降為2.8%,主計總處估計台灣經濟成長率為3.76%,新台幣匯率亦已貶值為32元對1美元之近年新低,原本年初各界預期台灣的人均GDP可望2022年達到3.6萬美元,新修正的數據則維持在2021年即已達成的3.3萬美元。

回顧2022年度的各項灰犀牛事件,包含2月起陸續出現的俄烏戰爭、能源供應危機、中國強制清零、國際停滯性通膨、美國強力升息、各國匯率競貶等,儼然如同全球經濟再次遭逢海嘯之前夕。影響所及,對各主要經濟體的衝擊亦持續浮現。以我國的主要競爭對手韓國為例,疫情之前曾於2017年創造952億美元的貿易順差,2022年度在能源價格飆升及主力產業出口中國市場萎縮下,自4月起已連續六個月貿易逆差,累計已達130億美元以上赤字,韓元匯率自2022年年初至9月底貶值21.2%,輸入型通膨壓力下韓國央行2022年已升息兩個百分點,亦加速韓國房市下跌,成交量萎縮超過五成、首都圈房價已下滑超過兩成。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Omicron變種病毒雖然感染後的病症較之前的系列病毒減輕威脅,因而使得歐美各國陸續解除邊境管制及居檢隔離,台日韓亦於2022年9月起陸續鬆綁防疫管制,然而作為世界主要的生產基地及消費市場之中國則持續堅持強力清零,北上廣深等主要經濟區域陸續實施封控,短則一週、長則兩個月,影響所及,民生消費停滯且產業鏈停工運作中斷,衝擊GDP組成之中的消費與投資。而其政府部門預算大量挪至龐大的核酸檢測支出,亦使原本應有點火功能的政府支出失效,進出口則因生產部門與消費體系遭受壓抑以及供應鏈的持續外移,而自下半年漸漸失去往日熱絡景象。由於GDP組成之中的消費、投資、政府支出、進出口的普遍衝擊,中國2022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躺平」為0.4%,預期全年將僅成長2.8%,前所未見。

就歐美而言,過往疫情期間高額的紓困振興支出各自占了歐盟GDP的11.3%、以及占美國GDP的26.5%,相關的現金直接補貼及利息減免之措施,促成了市場上大量的超額貨幣追逐疫情期間有限的消費財及金融商品,加以防疫考量下勞工退出勞動市場,以致缺工、工資上漲、物流堵塞、物價上漲之連環效應持續出現,而金融商品價格飆升亦擴大貧富差距。另一方面,歐美因應俄烏戰爭而對俄羅斯採行相關制裁,天然氣供應的中斷使得歐洲之能源危機加劇,能源價格高漲不僅影響家計單位之生活模式,亦使得原本即為高生產成本的歐盟各產業供應鏈,因電價上漲逾2022年年初之十倍以上而加劇競爭力之惡化。這些供給面及需求面的衝擊匯流之下,造成近年罕見的停滯性通膨。理應由供給面來緩解此一情勢,然各國為處理資產價格高漲所致之貧富差距的相對剝奪感,則是以大幅提升利率來壓抑需求面。美元基礎利率自2022年年初至9月底已調升三個百分點,在利率平價假說的衝擊下,歐元匯率跌至不足1美元、英鎊跌至僅餘1.1美元。在亞洲方面,日韓匯率跌幅皆超過20%,台幣貶幅相對較低,亦因此而面臨日韓廠商更為激烈的競爭壓力。

面對此波國際經濟變局,各國的匯率競貶僅是使得各國皆又回到原本貶值前的困境之中,利率調升則是使企業融資成本上升造成投資減緩,未能改善原本由供給面所造成的通膨困境。如同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於2022年10月公布的年度報告中指出,各國的升息風潮不僅將使富國經濟趨緩,亦將使得開發中國家面臨長期的經濟衰退,並非當前經濟變局的解方。歸納而言,匯率與利率皆非協助中小企業因應當前變局的良策,主要經濟體亦已推動關鍵產業的自主化來替代進口,故政府部門應由強化產業鏈競爭力來作為配套政策的切入點。
  
舉例而言,2022年APEC中小企業部長會議期間各會員體表述的政策方向重點,即包含推動企業部門的大小攜手以及公私部門間的協力夥伴關係建構。固然協助中小企業參與國際供應鏈早已是各經濟體的發展共識,然而若就具有出口實績的中小企業而言,各國比重皆偏低,甚至低於10%,國際供應鏈仍是以大型企業為主導、中型企業主要供貨,而小微型企業則是發展潛力有待被開發的群體。就我國的發展現況而言,中小企業之出口貢獻及出口傾向近年來皆是持續下滑至略大於10%,並非緣於中小企業的競爭力下滑,主要係因具出口能力的中小企業與國際大廠緊密結合,逐漸發展為大型企業或是其產品項目融入國內其他具系統整合能力之廠商的供應鏈而間接出口,由此亦可看出企業部門的大小攜手係供應鏈競爭力得以強化的關鍵,產業公協會的網絡鏈結功能可發揮助力,政府部門可藉由政策資源提升其運作能量,例如商機媒合、技術培訓及跨業合作等。
  
另一方面,除了須因應近期國際經濟變局的挑戰外,企業部門所面臨的長期挑戰亦包含疫情所催化的產業數位轉型,以及2050年全球淨零碳排所需要的產業綠色轉型。這其中包含遠端協作取代現場操控、元宇宙提升虛擬實境應用、資源循環替代產品廢棄、再生能源配置以達產品與產業的碳中和等發展方向。以綠色轉型為例,科技巨擘Apple除了已要求供應鏈廠商需符合完全使用再生能源的RE100之要求外,亦進一步提出未來將推動新舊世代產品之間原物料的封閉式循環之發展願景,目前其已達成產品內之稀土原料45%回收循環應用、其他金屬如錫與鈷亦持續提升循環利用率,而這些皆係由供應鏈之中的中小企業奮力完成所致。面對相關發展趨勢,其中配套措施涉及基盤環境、人才培訓、市場供需、技術研發、智財保護等面向,公部門與私部門皆應構思如何建構夥伴關係,以共同因應這兼具外部性與公共財之發展課題。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