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社論

以國際前瞻科技為師
台經院

2022/12/09
自2018年掀起的美中科技戰,不但象徵著過往國際分工體系必須考慮美中競爭的事實,也帶動全球產業供應鏈的調整,爾後的COVID-19疫情、俄烏戰爭,更讓各國人人自危,意識到在充滿不確定的國際政經環境下,必須強化自身在經濟、科技等面向的自主,以確保自身在變動的局勢下,能夠維持國內政治、社會的安全。有鑑於此,近幾年各國前瞻科技的發展,多以「自主」、「安全」為主軸,加強國家因應突發事件之韌性。

以科技技術領先大國?美國為例,美國科學技術辦公室(OSTP)於2022年4月向國會提交「未來產業報告」(The Final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 Report to Congress),定義了13項未來科技產業,包括量子科技、人工智慧、網路安全、強化隱私科技、半導體、先進次世代通訊技術、先進運算、先進材料與機器人、奈米科技、生物科技、農業科技、電池技術、綠色生產與清潔技術等,其中資通訊科技項目便占了八項,在美國發展科技的目的中,可以發現美國相當重視科技發展之韌性,包括建立韌性的網路通訊、確保半導體供應鏈安全、發展值得信任的AI科技等,亦帶動國際對資訊安全與半導體產業的重視。

美國近年來在美中科技戰中,透過外資審查、出口管制、採購限制等方式,在半導體、5G、AI、先進運算、安防監控等先進技術上,防止技術外流,以維繫自身技術領先優勢。此外,美國在2022年8月10日簽署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包含527億美元的半導體補貼與約2,000億美元的科研經費,激勵微電子技術研究,強化美國在半導體、無線寬頻等領域的自主供應鏈。並設置「護欄條款」,獲得補貼的業者在十年內不得在中國大陸等不友善國家建置或擴充先進製程(28奈米以下)的產能,透過半導體補貼增加美國在本土生產的半導體晶片產量,減少美國依賴其他國家,並抑制中國大陸發展半導體的威脅。

事實上,不只美國企圖強化半導體自主供應鏈。歐盟於2022年2月提出「歐洲晶片法案」,預期提撥430億歐元,打造歐洲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希望於2030年能在半導體市場達到20%的市占率。該法案以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穩定與安全為宗旨,建議監測半導體生態系統機制、提高半導體儲存之應變能力、鞏固半導體供應鏈安全。

除了歐洲之外,日本與韓國也積極推動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的自主供應鏈與技術保護。日本於2021年11月提出「半導體產業緊急強化方案」,規劃半導體在地化投資資金達7,740億日圓,其中前往熊本設廠的台積電即獲得4,760億日圓補助;2022年5月日本更通過《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確保半導體、稀土、大容量電池、醫療用品等「特定重要物資」供應鏈之穩定,並加強生物技術、醫療及公衛技術、人工智慧、尖端電腦技術、半導體、量子科技、太空科技、能源技術、通訊技術等尖端技術的保護。

韓國一方面在2022年7月提出「半導體超級大國戰略」,計劃構建全球最大規模的半導體製造基地,成立提供客製化教育培訓的半導體學院,並提高韓國在半導體材料、元件與設備的自給率;另一方面則於2022年通過《加強保護國家高科技戰略產業競爭力特別措施法》,強調半導體、電池等高科技產業作為國家高科技戰略產業的地位,戰略產業不但會得到政府更多的政策優惠方案、加速辦理許可、減免稅金等支持,也會受到更多的管制與保護,在原有的《防止產業技術外流及產業技術保護法》基礎上,從國家利益與經濟安全的角度,加強戰略技術與人力保障。

從美、歐、日、韓等國目前的科技政策,可以看出當前各國都試圖提高自身的韌性,包括確保供應鏈自主與穩定、推進戰略性產業發展、強化關鍵技術的保護等,以預防未來再發生類似美中科技戰、COVID-19、俄烏戰爭等國際事件時,該國所遭受的衝擊能降到最低程度。

從先進國家的經驗可以發現,透過推動科技發展強化國家韌性已是國際趨勢。順應當前的國際趨勢,總統在2022年的國慶演說中,也以「堅韌之島‧韌性國家」為題,昭示將在經濟、社會、政治、國防四個面向強化我國的韌性。然而,提升我國的「四大韌性」固然重要,但如何強化才是更關鍵的問題。從各國的經驗來看,國家韌性的強化仍有賴於科技力的堅實支撐,也唯有透過核心與新興科技的研發及應用,方能真正實現將台灣打造為韌性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以科技實現韌性」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首先,國家需要一個能跨部會協調發展的角色,讓科技貫穿、串接各個面向的發展,方能集結各部會的能量,在不同面向上共同來強化國家的韌性。其次,我國需對未來前瞻科技的發展項目尋求共識,由於台灣資源有限,不可能在每個領域上都投入大量的資源發展,這時便需考量台灣本身的稟賦,探詢如何從既有優勢去延伸發展,方能事半功倍。然而,前瞻科技的發展除了從既有優勢去拓展外,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台灣面臨的機會與挑戰,方能了解未來的需求與定位,亦即要強化台灣的韌性,勢必要在資訊、通訊、能源等面向建置分散式系統,且此一分散式系統的相關技術必須由台灣自主掌控,此一需求至關重要,即便並非當前我國的優勢技術或不足以發展形成產業,也必須投入資源去研發。

由此可知,「以科技實現韌性」是宏觀且重要的巨大工程,建議政府應予以重視,一方面參考各國對於前瞻科技之推動與發展,借鑑先進國家的經驗,探詢合作交流的可能,甚或建立民主陣營科研夥伴關係;另一方面則必須了解我國的優勢,盤點台灣的量能,並思考如何最有效率地將國家資源投入與韌性相關之前瞻科技的發展,最終透過科技的運用,實現「堅韌之島‧韌性國家」的目標。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