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社論

產業鏈運作重組下中小企業提升企業韌性之挑戰 [2020/11]

自21世紀初隨中國加入WTO後全球產業供應鏈於近20年產生結構性的變動,先是台韓企業為提高經營效率縮減成本將生產線大舉向中國移動,繼而歐美大廠率皆以中國當地之生產成本轉化為委外至東亞各國生產之產品的訂單價格,使得全球產業供應鏈進一步向中國集中。此種情勢反映在數據上可由OECD之TiVA資料庫顯示,2005年全球製造業出口毛額之美國比重為26.2%,中國為26.7%,兩國大致相當。若由製造業出口毛額所創造的國內附加價值之全球總額觀之,美國之全球比重為25.1%,中國為22.0%,尚且低於美國。然而至2015年數據觀之,中國的製造業出口毛額及其所創造之國內附加價值的全球比重,分別為45.0%及41.3%,高於美國之21.2%及20.2%,兩國情勢呈現翻轉,更遑論其他經濟體的數據亦皆在全球產業供應鏈向中國集中之情勢中明顯下滑。

隨著此種情勢引發歐美日各國顧慮產業鏈向單一國家集中之風險,而歐美日本身產業轉型智慧製造亦使得部分產業開始由長鏈轉為短鏈,在此產業鏈轉型的過程中,美國川普總統於2017年執政後,基於經濟安全、智財保護、中國對美巨額貿易順差有待改善,以及中國資通訊軟硬體危及個資與國安等訴求,對中國出口產品展開連續四波的加稅措施及產品禁令,而中國亦對美國出口產品加稅報復,兩強相爭促使以中國為主要生產基地之各國企業基於避險而建置中國之外的異地備援產線以因應,形成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去中心化之發展趨勢。各國政府亦順勢推出吸引供應鏈回流或轉向之政策。例如:日本推出「供應鏈改革」計畫,將提撥20億美元補助日企將產線移回本土或移至其他東協國家之遷廠成本;美國參議院則提出《美國領先法案》(The America LEADS Act),挹注3,500億美元協助企業回流,並強化對5G、AI與量子技術的研發,以確保對中國的技術優勢及經濟安全;法國亦推出「法國製造」,編列400億歐元藉由遷廠補助及後續稅務減免,以吸引其電子、化學、生技等產業回流。

2020年年初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則再加劇了以上的情勢,原本被認為技術低階且缺乏附加價值的防護用醫療用具,如口罩、防護衣等,早期多數移往中國生產,使得各國因缺乏戰備存貨而有求於中國,隨著歐美染疫確診人數直線上升而實施封城停工及遠距分流等措施,歐美成為重災區而中國則是宣揚防疫成功,加深西方世界與中國之間的嫌隙,亦加快供應鏈移出中國的情勢。其衍生之影響乃是在全球疫情無法掌控下整體社會經濟之運作模式產生巨大變化,從起初的社交距離之要求演變至生活及產業運作幾近全面往零接觸模式發展。綜合以上的情勢演變,可歸納出對中小企業在此產業鏈運作重組下所受影響方向,包含如何在全球供應鏈位移的過程中提升自身之位階,以及如何在全球商務運作模式數位轉型過程中確保自身之競爭力。

首先就全球供應鏈的位移而言,此波供應鏈由中國向各國回流的驅動因素是各國欲提升供應鏈之自主性,並不排除移向其他新興市場作為備援基地,亦非全然放棄中國市場,因而其結果可能會是供應鏈區位的多元化,亦即留在中國之產業鏈以中國市場為主,回流母國或其他生產基地者則以中國之外的市場為考量,這將會造成我國中小企業必須配合供應鏈的移動增設中國之外的產線,增加其參與供應鏈之成本,部分中小企業可能因自主資金不足或產線移動的邊際成本高於預期邊際收益而作罷,造成我國中小企業於供應鏈的參與度下滑。另一方面,這波供應鏈移動亦需考量美國對於信賴供應鏈的要求,例如資通訊產業之相關最終產品及零組件須符合美國對於潔淨網絡(Clean Network)的要求,從軟體、硬體、平台、介面皆須能保障個資及企業智財方能成為其中一環。相對而言,中國則是提出透過其內需所帶動之內循環,政策方向亦會排除其所認定的非友好經濟體之企業的參與,此亦造成我國中小企業在產線移動上是否配合歐美大廠有所顧忌,而中國各級政府藉機對陸商的補貼更讓台商進退維谷。

另就全球商務運作模式之數位轉型對中小企業參與供應鏈之影響而言,企業內部運作因應疫情而分流上班並透過數位平台遠距協作成為新常態,而就企業商機開拓方面,則是各國的邊境管制使得傳統的國際參展及跨境商務移動之模式成為歷史記憶,線上行銷及AR/VR/MR等虛擬實境沉浸式技術的應用成為新興管道。再者,在民生需求方面,外送平台、無人載具、線上教學、遠距醫療等模式迅速成為主流。面對以上發展,中小企業於數位轉型之能量及人才培訓皆仍有待加強,亦需最佳實踐案例的啟蒙與知識擴散,以協助多數仍未意識到變革方向的中小企業。

歸納而言,當前中小企業面對諸多高衝擊事件並存之情勢,美中貿易紛爭這個已然存在卻難以確知爆發時點的灰犀牛事件在近年成真,全球大流行之傳染病這類低機率的黑天鵝事件亦已於2020年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中小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藉由選定最適區位、投入關鍵生產要素及設備與技術,並透過實體的參展行銷及成本管控即可掌握商機之模式。簡而言之,當前中小企業需在供應鏈一分為多的情勢下貼近客戶設置產線供貨,亦需在實體空間與客群零接觸下開拓境內及跨境商機,從傳統的實體供應鏈管理進而提升為數位串聯以提供遠端協作、監控、感測等功能之跨境運作的供應鏈,以維繫其在全球供應鏈之位階,增加其供應鏈管理及核心能耐發展之挑戰。因此,中小企業當前的首要課題即是提升其企業韌性,面對日益動態且不可預測的發展環境,中小企業如何在成本管控下具有餘裕而得以應付各種突發之歧異,並使自身得以在轉變後的大環境依然鑲嵌在新組成的供應鏈之中具有關鍵角色,此誠為我國在推動中小企業發展之艱難課題。

 

本院: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傳真 +886 (2) 2586-8855 聯絡我們

南台灣專案辦公室:807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43樓1-2
電話:(07)262-0898,傳真:(07)398-3703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