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社論]
後疫情時代,台灣經濟三大創新成長機會
觀全球經濟發展態勢,2021年全球經濟處於緩慢復甦階段,全球化仍會持續但會出現新常態。世界經濟論壇(WEF)就指出,全球化的基本原則依然有效。然而,新常態已逐漸改變人、貨物和服務的流動速度及形式。
READ MORE [評論觀點]
打炒房後 房市將趨平穩發展(中時電子報) 劉佩真
有鑑於先前房市景氣熱絡出現亂象,2020年12月到2021年迄今,政府採取動態式的打炒房措施,將影響短買短賣族群,當然預售屋也成為主要打擊標的。
READ MORE [評論觀點]
兩岸半導體發展 消長趨勢難變動(工商時報) 劉佩真
未來美中科技戰持續,半導體業將是美國遏止中國科技發展關鍵,拜登總統恐難取消先前川普總統對中國半導體業政策管制,意謂2021年中國半導體業要大舉進行國產化的推進,仍是受到美國的箝制,整體發展仍面臨阻礙。
READ MORE [評論觀點]
歐盟管理網路平台服務的新思維(工商時報) 陳映竹
藉由歐盟立法案例與程序已見管理當局在產業與市場發展上,提供法遵的依循方向讓企業參考遵循,我國政府部會及民間組織應可與各方利害關係人在法規管制、人權保護與產業發展之間尋求均衡的共識。
READ MORE [評論觀點]
把握後疫情時代的東南亞機遇(工商時報) 譚瑾瑜
展望新的一年,在疫情下全球供應鏈重組之際,東南亞已展現出消費潛力及吸引外資進駐的實力,臺商對於新南向國家強化投資布局,有助於我國與區域經濟及供應鏈更密切整合連結,以掌握後疫情時代的機遇。
READ MORE [評論觀點]
國際疫情趨緩下 論短期通膨之可能(工商會務) 張建一
從經濟理論上來看,通膨是緩慢變動過程。經濟必須穩定成長至相當時間後,才會大幅推升通膨。如今需待全球經濟成長恢復到疫情前穩定狀態,長期通膨才有回升的可能性。
READ MORE